首页 > 古诗词

【别方岩】_胡则 | 宋代

【别方岩】作者:胡则 朝代:宋代

[别方岩]别方岩原文

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
山叟频为约,林僧每出禅。
虚怀思往事,宴坐息诸缘。
照像龛镫暗,通宵磬韵传。
宴心资寂寞,琢句极幽玄。
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
远阴临岳树,清响落岩泉。
僻道无来客,深秋足乱蝉。
松风生井浪,溪雨长苔钱。
自省浮尘世,终难住永年。
遍游曾宛转,欲别重留连。
明日东西路,依依独黯然。

[别方岩]诗词问答

问:别方岩的作者是谁?答:胡则
问:别方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则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则

[别方岩]胡则别方岩 书法图

【别方岩】_胡则 | 宋代
别方岩书法作品

[别方岩]参考注释

[别方岩]寓居

寄居;侨居

寓居他乡

[别方岩]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别方岩]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别方岩]炎天

(1) 炎热的天气;炎热的夏天

炎天烈日

(2) 指南方

[别方岩]山叟

住在山中的老翁。 唐 高适 《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鉤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明 王守仁 《青原山次黄山谷韵》:“且从山叟宿,勿受役夫催。”

[别方岩]林僧

山林古寺中的僧人。 清 方文 《重过润州上方寺》诗之一:“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

[别方岩]出禅

犹出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回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别方岩]虚怀

胸襟宽大,虚心谦退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杜甫《李监宅》

[别方岩]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别方岩]宴坐

静坐,安坐

龙湫宴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别方岩]诸缘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别方岩]照像

同“ 照相 ”。1.相片。 巴金 《坚强战士》:“他小心地把照像从笔记本上撕下来,小心地折好照像放在棉军服的右边小口袋里面。” 巴金 《灭亡》十九:“这是一本画册,里面有许多人底照像,也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

(2).拍照。如:到公园里照像去。

[别方岩]龛镫

见“ 龕灯 ”。

[别方岩]通宵

通夜;整个夜晚

玩个通宵

[别方岩]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别方岩]琢句

推敲诗文的字句。 前蜀 贯休 《寄匡山纪公》诗:“寄言无别事,琢句似终身。” 宋 苏轼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诗:“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梁 、 陈 、 隋 间,专尚琢句。”

[别方岩]幽玄

(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别方岩]寒云

寒天的云。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诗:“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谁知早作西行讖,老木寒云 秀野亭 。”

[别方岩]烹茶

煮茶或沏茶

[别方岩]翠竹

绿竹。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 鲍溶 《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绿意弥漫的原野在两旁平转;时时有一丛深树或翠竹一闪而过,标识着那里有村落。”

[别方岩]清响

(1).清脆的响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鲁迅 《彷徨·伤逝》:“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2).声音清脆宏亮。 徐迟 《牡丹》:“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但这方面,她也严格地控制着自己,因而连她的细若游丝的行腔也是清响激越的。”

[别方岩]无来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别方岩]深秋

秋季的末期

[别方岩]风生

(1).起风。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2).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 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

(3).形容气氛活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区上并不了解他,只觉得他谈吐风生,学问渊博,对他非常客气,也就相信了他。”

[别方岩]苔钱

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 宋 司马光 《和宋复古小园书事》:“东家近亦富,满地布苔钱。” 清 金农 《寄闵八》诗:“简雨疎风草堂闭,定知一夕长苔钱。”

[别方岩]自省

自我反省

好好自省一番

[别方岩]浮尘

(1).空中飞扬或物面附着的灰尘。 宋 林逋 《寺居》诗:“不压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六:“浮尘扫欲尽,火枣行当成。” 峻青 《黎明的河边·马石山上》:“他们的身上,落着一层黄色的浮尘。”

(2).见“ 浮尘子 ”。

[别方岩]难住

(1) 不能确定并往往因之而感到困惑

被许多事难住了

(2) 使困惑,使为难,使窘困

他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把他难住了

[别方岩]永年

(1).长寿。《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 三国 魏 曹操 《龟虽寿》诗:“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靳以 《泥路》:“她知道他是不会永年的,死亡时时可以唤着他。”

(2).指长久。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别方岩]宛转

(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别方岩]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别方岩]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别方岩]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别方岩]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别方岩]黯然

(1) 阴暗的样子

工地上千万盏电灯光芒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2) 心神沮丧的样子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泪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别方岩】_胡则 | 宋代
  • 【题涟水军豹隐堂】_宋祁 | 宋代
  • 【题涟水军豹隐堂】_宋祁 | 宋代 >> 【题涟水军豹隐堂】_宋祁 | 宋代...

    【别方岩】_胡则 | 宋代
  • 【千秋岁(四明赵制置、史开府劝乡老众宾酒)】_李淛 | 宋代
  • 【千秋岁(四明赵制置、史开府劝乡老众宾酒)】_李淛 | 宋代 >> 【千秋岁(四明赵制置、史开府劝乡老众宾酒)】_李淛 | 宋代...

    【别方岩】_胡则 | 宋代
  • 【乙卯春日,三三径行散有感】_杨万里 | 宋代
  • 【乙卯春日,三三径行散有感】_杨万里 | 宋代 >> 【乙卯春日,三三径行散有感】_杨万里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