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_苏辙 | 宋代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原文

君不见西都校书宗室叟,东鲁高谈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并立晓班分左右。
龙文百斛世无价,〈属二公。
〉瓦釜枵然但升斗。
诸兄落落不可望,两季幸肯分余光。
大孔奋飞自南乡,联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盖尤堂堂。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诗词问答

问: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参考注释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西都

(1).古都名。(1) 周武王 都 镐 ,至 成王 时别营 洛邑 为 东都 ,因称 镐京 为 西都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 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2) 新莽 始建国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常安 ( 新莽 改 长安 为 常安 )为 西都 。(3) 东汉 都 洛阳 ,因称 西汉 旧都 长安 为 西都 。 汉 班固 《西都赋》:“ 汉 之 西都 ,在於 雍州 ,实惟 长安 。”(4) 唐 显庆 二年(657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5) 唐 宝应 元年(762年)以 凤翔府 为 西都 ,不久罢。(6) 五代 梁 开平 元年(907年)建都 开封府 ,号 东都 ,因改 唐 东都 河南府 为 西都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923年),复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又称 西都 ,至 晋 天福 三年(938年)罢。(8) 五代 吴 都 江都府 ,至 南唐 改都 江宁府 ,因称 江都府 为 东都 , 江宁府 为 西都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9) 北宋 以 洛阳 为陪都,因在 开封 西,故称 洛阳 为 西都 。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共在 西都 日,居常慷慨言。”

(2). 西汉 的代称。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校书

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 建初 中, 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 、 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宋 无名氏 《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 有校书郎中, 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 隋 、 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 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薛涛 , 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 校书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宗室

(1) 同一宗族的贵族,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宗庙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东鲁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高谈

亦作“ 高谭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鼓瑟

(1).弹瑟。《诗·小雅·鼓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

(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掖垣

(1).皇宫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仇兆鳌 注:“掖垣,禁墙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祗在两楹间。”

(2). 唐 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新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梁丞相 叔子 , 乾道 初,任掖垣兼讲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诗:“掖垣抗疏触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并立

同时存在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龙文

(1).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韩诗外传》卷八:“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頷而鸡啄。” 清 戴名世 《书光给谏轶事》:“ 亨 就视之,中有物,光烁烁射人。命石工凿之,得一石龟焉,色如紫玉,身有龙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内池中。”

(2).龙形的花纹。《史记·田单列传》:“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缝繒衣,画以五綵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3).指如龙鳞纹的东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因赠幕中诸公》诗:“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2)鱼鳞云。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昨夜 昌平 入梦天,龙文赤日烧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笔。语出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明 夏完淳 《题王叔明<柴桑图>》诗:“祇今 江 左成龙文,卜历重光启中叶。”

(5).喻指书法,书体。 唐 李峤 《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跡舒。”

(6).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轡,青翰侍御。”《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蒲梢龙文,希入於外署。”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从父兄黄门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谓人曰:‘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北史·裴宣明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 东呼 景鸞 为驥子,呼 景鸿 为龙文。”

(7).指龙文剑。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倪璠 注:“龙文,剑名。”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迴照莲。” 柳亚子 《剑池瀑布》诗之二:“应有中原人望气,龙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 高诱 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因借“龙文”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莲赋》:“簫鼓发兮龙文动。”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百斛

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 南宋 末改为五斗。 汉 焦赣 《易林·节之师》:“稼穡成熟,亩获百斛。”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宋史·河渠志四》:“ 白沟 无山源,每岁水潦甚则通流,纔胜百斛船,踰月不雨即竭。”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无价

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尹文子·大道上》:“﹝邻人﹞以(寳玉)献 魏王 ……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 荆和 之远识, 风胡 之赏真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清 陈维崧 《三姝媚·寄远用梅溪韵》词:“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二公

指府和县的副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适才我站在门口,遇见敝县的二公。”参见“ 二太爷 ”。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瓦釜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枵然

(1).虚大貌。《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李善 注引《庄子》:“ 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掊之。”按,今本《庄子·逍遥游》枵,作“呺”。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其所以自困而不能举者,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块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举。”

(2).空虚貌。 唐 刘禹锡 《犹子蔚适越戒》:“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轮,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 宋 王安石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当是时, 礼 ( 慧礼 )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明 归有光 《上赵阁老书》:“自顾其中枵然,无可以为世用者。” 严复 《救亡决论》:“至于西洋理财之家,且谓农工商贾,皆能开天地自然之利,自养之外,有以养人,独士枵然,开口待哺,故士者固民之蠹也。”

(3).腹空饥饿貌。 宋 苏轼 《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一:“久客厌虏饌,枵然思南烹。”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粥脱粟者,未及郭枵然馁矣。” 清 钮琇 《觚賸·白蕈散》:“ 吴 赐以酒食,遗中军官与同骑而出, 茂 枵然已久,忽饜珍味,腹作痛,几欲堕马。”

(4).犹枉然,白白地。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 庆历 、 嘉祐 以来,天下以 杜甫 为师,始黜 唐 人之学,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深浅,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豪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升斗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诸兄

所有同宗之兄。《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诸兄。”《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自遭大忧,及 新野君 ,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肯分

恰恰;凑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谁想 朱买臣 得了官,肯分的除授在俺这 会稽郡 做太守。”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可怎生便无一画儿错,两箇字肯分的都一般大小。” 元 马致远 《寿阳曲·洞庭秋月》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明 陈大声 《北石榴花·冬闺怨别》套曲:“猛然间拈起香罗帕,肯分的绣一朶并头花。”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余光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奋飞

振翅飞翔,比喻人奋发有为

不能奋飞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南乡

南方。《诗·商颂·殷武》:“维女 荆楚 ,居国南乡。” 毛 传:“乡,所也。” 郑玄 笺:“维女 楚国 ,近在 荆州 之域,居 中国 之南方。”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苍龙虬於东岳, * 啸於西冈。玄武集於寒门,朱雀栖於南乡。”

南向,面朝南。常指居帝王之尊位。《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 尧 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 舜 之为臣也。”《史记·留侯世家》:“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 楚 必敛衽而朝。”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联翩

鸟飞翔时的一种姿态。比喻断续而迅疾

一夜春风,细雨联翩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

  • 【晓雾行】_李新 | 宋代
  • 【晓雾行】_李新 | 宋代 >> 【晓雾行】_李新 | 宋代...

  •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_苏轼 | 宋代
  •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_苏轼 | 宋代 >>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_苏轼 | 宋代...

  •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_李弥逊 | 宋代
  •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_李弥逊 | 宋代 >>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_李弥逊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