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三昧诸颂】_释印肃 | 宋代

【三昧诸颂】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三昧诸颂]三昧诸颂原文

出生入死足通神,全体三生父母灵。
不是如来知见力,舍身财命卒难升。

[三昧诸颂]诗词问答

问:三昧诸颂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三昧诸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

[三昧诸颂]释印肃三昧诸颂 书法图

【三昧诸颂】_释印肃 | 宋代
三昧诸颂书法作品

[三昧诸颂]参考注释

[三昧诸颂]出生入死

原指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后借以形容冒着极大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赞扬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

[三昧诸颂]通神

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 唐 李商隐 《王昭君》诗:“ 毛延寿 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因 郎柏尔 病愈……深赞 惕庵 之能,察脉通神,为今日之 和缓 。”

[三昧诸颂]全体

(1) 整个身体

全体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体工作人员

全体演员

(3) 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

影响全体

[三昧诸颂]三生

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三昧诸颂]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三昧诸颂]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三昧诸颂]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三昧诸颂]见力

指现有兵力。《宋书·索虏传》:“后将军 长沙王 义欣 可权假节,率见力三万,监征讨诸军事。”《南史·臧质传》:“ 文帝 又北侵,使 质 率见力向 潼关 。”

[三昧诸颂]舍身

(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梁书·武帝纪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 同泰寺 捨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 同泰寺 ,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宋 陶穀 《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 ,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

(2).牺牲自己。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 鱼惠兰 ,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穷髮国,舍身齐上断头臺。”

,

【三昧诸颂】_释印肃 | 宋代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_佚名 | 宋代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_佚名 | 宋代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_佚名 | 宋代...

    【三昧诸颂】_释印肃 | 宋代
  • 【送彭应期游淮东】_陈文蔚 | 宋代
  • 【送彭应期游淮东】_陈文蔚 | 宋代 >> 【送彭应期游淮东】_陈文蔚 | 宋代...

    【三昧诸颂】_释印肃 | 宋代
  • 【中秋饮凤凰台上】_王遂 | 宋代
  • 【中秋饮凤凰台上】_王遂 | 宋代 >> 【中秋饮凤凰台上】_王遂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