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作者:蜀妓 朝代:宋代
[鹊桥仙]鹊桥仙原文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功夫咒你。
[鹊桥仙]诗词问答
问:鹊桥仙的作者是谁?答:蜀妓
问:鹊桥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蜀妓的名句有哪些?答:蜀妓
[鹊桥仙]蜀妓鹊桥仙 书法图
鹊桥仙书法作品
[鹊桥仙]参考注释
[鹊桥仙]说誓
发誓,起誓。《水浒传》第十五回:“六人都説誓了,烧化钱纸。”《水浒传》第八一回:“ 戴宗 笑道:‘你我都是好汉,何必説誓。’ 燕青 道:‘如何不説誓!兄长必然生疑。’”
[鹊桥仙]情说
谓纵情欢乐。《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苟情説之为乐,若者必灭。” 杨倞 注:“説,读为悦。言苟以情悦为乐,不知礼义文理,恣其所欲,若此者必灭亡也。”
[鹊桥仙]春愁
春日的愁绪。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 张祜 《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陆游 《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
[鹊桥仙]多应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 元 刘庭信 《粉蝶儿·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纯,秋娘丰韵。多应他懒住蟾宫,潜下仙阶,謫降凡尘。”《水浒传》第四二回:“多应这廝走入村中树林里去了。”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探侦人已归,探侦人已归。看他两颊笑容堆,多应有机会。”
[鹊桥仙]脱空
没有着落;落空
希望脱空
[鹊桥仙]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鹊桥仙]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鹊桥仙]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鹊桥仙]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鹊桥仙]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鹊桥仙]不曾
(1)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
[鹊桥仙]得功夫
见“ 得工夫 ”。
[鹊桥仙]诗文赏析
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陆游将她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词解释,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蜀妓疑团虽已得释,但怨气犹在,故开端三句写道:“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这定是针对客词的内容而发的,所以故意以恼怒的口吻,嗔怪其甜言密语、虚情假意。连用四个“说”字,是为了加强语气,再加上“动便”二字,指明他说这些花言巧语已是惯技,不可轻信。其实她此时心头怒火已熄,对其心爱之人并非真恨真怨,只不过是要用怨语气气他,以泄心头因相思疑心而产生的郁闷,而这恰恰也是对他深爱和怕真正失去他的一种曲折心理的表现。
对对方情急盟誓和申辩,这位职明灵巧、心地善良的女子终以半气半戏之笔加以责怪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脱空,是指说话不老实、弄虚作假 。宋代吕本中《东莱紫微师友杂记》说 :“刘器之(安世)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才涉诈伪,后来忘了前话,便是脱空。”“脱空”当是宋人俗语,她借此讽其所爱之人的殷殷的盟誓之言是念的一本扯谎经,不过是骗她而已。再补上一句“是那个先生教底?”以俏皮的口吻出之,至此,蜀妓佯嗔带笑之态活现在读者眼前了。
下阕蜀妓回过口气来,申说自己相思之苦:“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连用四个“不”字,“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与上阕四个说相对的深重,而“一味供他(为他)憔悴”,更见其痴爱。
这正化用了情思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尽管她精神上遭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而情意仍诚挚不变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功夫咒你。”连爱都来不及,那还有时间去咒你,这表现得极为真切入微!这是舍不得咒,不忍心咒呵!
从这至爱的深情,可知其上阕对客的责怨。也全出于爱之过甚 。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妓女,被人轻视,求偶极难。“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是多少烟花女子切身痛苦的体验。而一旦得一知心人,又是多么害怕失去他。故蜀妓此时所表现的又气又恼、又爱又痴的情态是极真实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
全词感情发自肺腑,出之自然。语言通俗,文意浅白,几乎全用口语,不假雕饰,更不隐晦完全出于真情实感不但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更加个性化,且使全词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性情之至道也。”蜀妓词之至妙,恰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