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原文
猩屐常为醉魂役,骊珠适与睡时丁。
外物移人每如此,人心可使不长醒。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诗词问答
问: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魏了翁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 书法图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书法作品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参考注释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醉魂
犹醉梦。 宋 张耒 《观梅》诗:“不如痛饮卧其下,醉魂为蝶栖其房。” 宋 石孝友 《蓦山溪》词:“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 石门 而下……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移人
使人的精神情态等改变。《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新唐书·刘禹锡传》:“ 叔文 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宋 苏轼 《<居士集>叙》:“余以是知邪説之移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时局移人,即公务亦在楸枰中生活。”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若是明月中天,不必说,光景尤其移人了!”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宋代,魏了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