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作者:王洋 朝代:宋代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原文
客行毛犯萧条,毛物态如寒毛冰。
借问松毛人,久客将何营。
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
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
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
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
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
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
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
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
馀事不着意,自然造纯精。
怜君生卑微,也缚利与名。
持身抱馀恨,写物多遁情。
以此游世间,心虑何由平。
再拜谢师言,得闲频寄声。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诗词问答
问: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的作者是谁?答:王洋
问: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洋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参考注释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客行
离家远行,在外奔波。《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州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晨起动征鐸,客行悲故乡。鷄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明 吴骐 《感时节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客行愁道路,时事虑萧墙, 蓟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乡。”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物态
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寒毛
(1).人体皮肤上的细毛。《晋书·隐逸传·夏统》:“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帀,颜如渥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 宋 陈师道 《魏衍见过》诗:“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红楼梦》第六回:“只要他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 曲波 《桥隆飙》十八:“寒毛还没干,就来家教训起长辈来了。”
(2).毛发因害怕而竖起。形容畏惧。《新唐书·崔湜传》:“ 湜 阴附主,时人危之,为寒毛。”《新唐书·郑从谠传》:“渠凶宿狡不敢发,发又輒得,士皆寒毛惕伏。”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松毛
干燥的松针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客将
(1).客籍将领。《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孟知祥 ﹞目客将 王彦銖 执 严 下,斩之。”
(2).指不隶属于本部之将。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左良玉 ﹞入城謁太常公,拜伏如家人,不敢居于客将。”参见“ 客将军 ”。
(3).泛指书吏衙役。《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客将覆判县郎中:‘非敢学郎中打喷涕。’”《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回到府,不入衙中,便教客将请众官来。”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答言
搭话;搭腔
一连问了几遍,都没有人答言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文史星历近乎仆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诋尽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风俗习惯。另指世俗之人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痴蝇
指秋蝇。 宋 陆游 《十月苦蝇》诗之二:“十月 江 南未拥炉,痴蝇扰扰莫嫌渠。细看岂是坚牢物,付与清霜为扫除。”《说岳全传》第一回:“忠义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痴蝇。”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后辈
(1) 同行中年轻的或资历浅的人
(2) 后代;子孙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老生
(1) 老书生
(2) 戏剧角色名。生的一种。指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辈行
(1).辈分,行辈。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读书著文,其誉蔼鬱,当时名公,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熹书》:“若犹未免以成败较是非,以品级论辈行,则涂穷之哭岂可復为世人道哉!” 杨朔 《月黑夜》:“不过咱们这里不讲究选村长,谁的年纪高,辈行大,再会办办事,就抓住谁当。”
(2).同辈的人。《新唐书·萧嵩传》:“时 崔琳 、 王丘 、 齐澣 皆有名,以 嵩 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 宋 文天祥 《山中谩成柬刘方斋》诗:“二三辈行惟须醉,多少公卿未得归。”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推先
推尊。《后汉书·逸民传·矫慎》:“与 马融 、 苏章 乡里并时, 融 以才博显名, 章 以廉直称,然皆推先於 慎 。”《晋书·阮咸传》:“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识量,知名於时,少所推先,见 咸 心醉,不觉嘆焉。” 唐 韦应物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诗:“莫嗟年鬢改,郎署定推先。”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道本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无学
(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细微和粗大。《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 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 《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独得
(1).只得到。《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 定, 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 鲁 之间。”
(2).犹自在,自得。《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晋 孙绰 《太傅褚衮碑》:“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见莫测其奥。”《晋书·孝友传·孙晷》:“ 晷 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3).谓高超。《文选·左思<魏都赋>》:“荣操行之独得,超百王之庸庸。” 吕延济 注:“言 魏 主有让德,可谓美操高行,独得于此,超百王琐琐之道。”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和而有慨,异而不峻,渟心独得,标想千仞。”
(4).独特;独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 茅盾 《子夜》四:“他是在痛心他的独得之秘已经不成其为‘秘’。”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专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类的地方长官
四十专城居。——《乐府诗集·陌上桑》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毛发
(1) 人的体毛和头发
(2) 哺乳动物身上的一层毛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不着意
方言。没想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不着意 胡宗南 没值住几回摔打,扑了回 绥德 缩下去,再没听说厉害。”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卑微
(1) 地位低下而渺小
出身卑微的人
(2) 衰微
王室卑微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持身
对自身言行的把握;要求自己
持身严格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写物
描绘人或物。 唐 王蔼 《祖二疏图记》:“ 吴郡 顾生 能写物,笔下状人,风神情度,甚得其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自怜不羈者,写物心常简。” 宋 曾巩 《齐州杂诗》序:“虽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物,亦拙者之适也。”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遁情
犹隐情。《新唐书·突厥传赞》:“然帝数暴师不告劳,料敌无遁情,善任将,必其功,盖 黄帝 之兵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增减离合,以度求数,数无遁情矣。” 章炳麟 《訄书·学蛊》:“ 軾 也使人跌逿而无主,设两可之辩,仗无竆之辞,遁情以笑,谓道可见端而不覩其尾。”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心虑
思虑;神思。《列子·仲尼》:“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於心虑。” 北魏 杜弼 《檄梁文》:“凿其耳目,易其心虑。”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然念臣灾屯合聚,痾恙侵凌,形质至於变移,心虑从而昏夺。”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再拜
(1)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2) 赵王再拜曰。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师言
(1).可以师法之言。《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孔 传:“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伯臺 处諫,师言亢尽,末命防萌,妙覩玄揆。”
(2).老师之言。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讲诵师言,至於百万,犹有不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3).众人之言。 宋 岳飞 《辞招讨使第三札子》:“伏望圣慈,察臣之衷,实欲少安分守,早赐追还成命,庶叶师言。”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得闲
有空闲时间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宋代,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