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喜晴]喜晴原文
夜雨声已细,晓云势遂敛。
扶桑烛阳光,徂缕散荏苒。
纵炎所弗辞,惟虞蒸溽渐。
过午乃快霁,嫩爽生席簟。
似此设经旬,西成庶几览。
[喜晴]诗词问答
问:喜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喜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喜晴]注释
1.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
[喜晴]参考注释
[喜晴]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喜晴]阳光
日光
阳光充足
[喜晴]荏苒
(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
(2) 草叶柔弱的样子
[喜晴]蒸溽
(1).闷热而潮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2).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喜晴]过午
中午以后
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喜晴]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喜晴]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