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开府·其三】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赠朱开府·其三]赠朱开府·其三原文
貔貅肃千队,风云阵八方。
鲸鲲息吹浪,一望通扶桑。
神武沛瀚渤,经略毖封疆。
既已廑未雨,兼之危复隍。
千村屏狐鼠,八郡屹金汤。
铙歌与壤吹,洋洋达建章。
[赠朱开府·其三]诗词问答
问:赠朱开府·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佘翔
问:赠朱开府·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
[赠朱开府·其三]注释
1. 押阳韵
[赠朱开府·其三]参考注释
[赠朱开府·其三]貔貅
(1)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2) 比喻骁勇的部队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晋书·熊远传》
[赠朱开府·其三]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赠朱开府·其三]八方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赠朱开府·其三]鲸鲲
犹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鯤。”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鲸鯤就戮,行看东海之无波。” 清 朱琦 《关将军挽歌》:“鹿角相掎断归路,漏网欲脱愁鲸鯤。”
[赠朱开府·其三]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赠朱开府·其三]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赠朱开府·其三]神武
神明而威武
将军乃神武雄才
[赠朱开府·其三]经略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经略洪承畴。(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做清军的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经略北来。
[赠朱开府·其三]封疆
(1)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2) 将某一地区全权交给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帅
执掌封疆之印
[赠朱开府·其三]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赠朱开府·其三]兼之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导,所以进步很快
[赠朱开府·其三]狐鼠
城狐社鼠。喻小人,坏人。《文选·沉约<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晏子春秋》:“ 景公 问 晏子 曰:治国亦有常乎?对曰:谗佞之人,隐在君侧,犹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辈,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鬚眉化儿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
[赠朱开府·其三]金汤
[金城汤池]的略语
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汤
[赠朱开府·其三]铙歌
(1).军中乐歌。传说 黄帝 、 岐伯 所作。 汉 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骑吹,颯沓引公卿。”
(2).泛指军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谭笑青萍归路远,清笳万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曾上 江 楼閲水师,鐃歌鼓吹谱新词。” 曹亚伯 《武昌起义》:“择日出师,当天誓众。鐃歌初唱, 汉 帜齐张。”
(3).指凯歌。 清 汪廷讷 《种玉记·夷江》:“指日功成齐奏凯,大家拍马听鐃歌。” 清 赵翼 《从军征缅甸》诗:“传语健儿休笑我,凯旋时节要鐃歌。”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鐃歌。”
[赠朱开府·其三]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赠朱开府·其三]建章
见“ 建章宫 ”。
佘翔,明代,赠朱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