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_陈藻 | 宋代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作者:陈藻 朝代:宋代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原文

我来於潜县,知有老聃族。
王气歇唐家,孙支散幽谷。
居然多仕版,壁列登科录。
生儿皆可爱,大小芝兰馥。
大者初试归,两眼如明烛。
小者才读书,应对机锋速。
他乡客重午,菖蒲随饮俗。
老去卧家山,如梦开诗牍。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诗词问答

问: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的作者是谁?答:陈藻
问: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藻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藻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参考注释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王气

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望气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王濬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术士唤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隐隐有龙文五采,知是王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祯 眼看我们 李闯王 要得天下,所以赶快挖了 李 家祖坟,泄了 李 家祖坟上的王气。”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支散

发放,散发。 宋 苏辙 《乞赈救淮南饥民状》:“窃见顷立义仓,至今已将十年,所聚粮斛,数目甚多。每遇灾伤,未尝支散一粒,民情深所不悦。”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只怕你飞花儿支散养家钱,旋风儿推转团圆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操 军相距月餘,粮食将尽,致书於 孙策 ,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幽谷

幽静、深邃的山谷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仕版

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为性本迂拙,不喜事人事,名虽在仕版,而未尝数当涂之门,窃服於道二十年矣!” 元 揭徯斯 《故赠奉训大夫滕州知州飞骑尉追封滕县男文君墓铭》:“ 滕州君 之为人也,勤俭朴素,既辱在田野,不得列名仕版,效才当时,浑浑乎若无异于常人也。” 明 文徵明 《题庐山图》诗:“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花月痕》第一回:“读书人做秀才时,三分中却有一分真面目。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麕至沓来。”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登科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可爱

(1) 令人敬爱的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书·大禹谟》

(2) 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可爱的孩子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芝兰

芝草和兰草皆香草名。古时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芝兰之室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初试

为了取得更高学位的投考者的初次考试;初次试验;初次尝试

初试锋芒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明烛

(1).古时祭祀用的烛。《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

(2).明亮的烛。《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鐙错些。”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毛 * 《送瘟神》诗之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3).明亮地照耀。 清 姚鼐 《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引申为明察。 孙中山 《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文》:“我诸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効用无门,岂不可惜!”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应对

对答,答对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机锋

佛教禅宗名词。指机警犀利的话语。也指话语里的锋芒

其间有先唱后提,抑扬教法,顿挫机锋,祖令当施,生杀在手。——文益《宗门十规论》

语多机锋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他乡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重午

旧时称端午。也作[重五]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菖蒲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壬戍重午於潜李氏作]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

  •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_黄庶 | 宋代
  •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_黄庶 | 宋代 >>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_黄庶 | 宋代...

  • 【一萼红】_姜夔 | 宋代
  • 【一萼红】_姜夔 | 宋代 >> 【一萼红】_姜夔 | 宋代...

  • 【廖仙岩】_吴世范 | 宋代
  • 【廖仙岩】_吴世范 | 宋代 >> 【廖仙岩】_吴世范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