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日雨】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八月九日雨]八月九日雨原文
前年棘闱苦多雨,观音街前泥没股。
单袍赤脚来叩帘,八郡英豪面如土。
今年此日雨复多,长安走马知如何。
鱼龙惯识风浪色,禹门宁畏高嵯峨。
冲冠已夺战士气,落笔不数将军戈。
岂无昌黎豁衡岳,或有傅说为滂沱。
桂香葳蕤晚含露,天汉西流闻棹歌。
[八月九日雨]诗词问答
问:八月九日雨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八月九日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
[八月九日雨]注释
1. 出处:熊峰集卷二
[八月九日雨]参考注释
[八月九日雨]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八月九日雨]棘闱
(1). 春秋 楚 棘邑 之门。《左传·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诸 棘 闈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 申亥氏 。” 杜预 注:“ 棘 ,里名。闈,门也。” 元 岑安卿 《予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章华台》诗:“ 棘 闈深闭魂魄飞, 申亥 负尸理浅土。”
(2).棘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胡克己梦》:“吾梦棘闈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 明 汪廷讷 《种玉记·登隽》:“昨日里对策棘闈,今日里策名天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棘闈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参见“ 棘围 ”。
[八月九日雨]观音
见[观世音]
[八月九日雨]赤脚
光着脚
[八月九日雨]英豪
英雄豪杰
杂技英豪
江表英豪。——《资治通鉴》
[八月九日雨]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八月九日雨]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八月九日雨]走马
(1) 骑着马跑
平原走马
(2) 善跑的马
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
[八月九日雨]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八月九日雨]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八月九日雨]风浪
(1) 风和波浪
(2)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八月九日雨]禹门
(1).即 龙门 。地名。在 山西 河津县 西北、 陕西 韩城县 东北。相传为 夏禹 所凿,故名。 唐 黄滔 《水殿赋》:“截通 魏国 之路,凿改 禹门 之水。” 前蜀 韦庄 《柳谷道中作却寄》诗:“心如岳色留 秦 地,梦逐 河 声出 禹门 。” 明 何景明 《画鱼》诗:“ 禹门 天池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即 龙门 。指科举试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劝勉》:“倚门望你身脱白,须作禹门惊雷客。”
[八月九日雨]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八月九日雨]冲冠
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九谷丸。” 隋炀帝 《白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衝冠。”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丈夫拊髀惊,衝冠裂目眥。”
[八月九日雨]士气
(1) 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指群众的斗争精神
全体教员士气高涨
(2) 指读书人的气势、作风
士气为之一新
[八月九日雨]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八月九日雨]不数
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八月九日雨]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八月九日雨]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八月九日雨]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八月九日雨]葳蕤
(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
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委顿;委靡不振
[八月九日雨]含露
(1).带着露水。 隋炀帝 《四时白紵歌·东宫春》:“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 元 马臻 《海棠》诗:“殷红含露卧朝寒,疑是春工画未乾。”
(2).口衔露水。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羣仙含露以潄,日月之光则如暝矣。”
[八月九日雨]天汉
(1)
(2) 书面语称银河
(3)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前97)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八月九日雨]流闻
(1).辗转传闻;流播。《后汉书·刘盆子传》:“吏人负献,輒见剽劫,流闻四方,莫不怨恨。”《新唐书·房琯传》:“始, 邠 以武将领刺史,故纲目废弛,即治府为营,吏攘民居相淆讙。 琯 至,一切革之,人以便安,政声流闻。”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盖其少年欲有所济於天下,而托之讽諭,冀以流闻宫禁,裨益时政。”
(2).指传闻之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今即位十五年,继嗣不立,日日驾车而出,泆行流闻,海内传之,甚於京师。”
[八月九日雨]棹歌
亦作“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明代,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