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原文
水色接天光,湖亭眄渺茫。
诗情讵花柳,乐意在农桑。
慰处当初伏,观馀忆远方。
望赊得陇后,笑我审无妨。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诗词问答
问:《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七
2. 时六月二十三日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参考注释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水色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湖亭
建于湖边的亭。《晋书·吴隐之传》:“其妻 刘氏 齎沉香一片, 隐之 见之,遂投於湖亭之水。” 唐 温庭筠 《春日雨》诗:“细雨濛濛入絳纱,湖亭寒食 孟珠 家。” 元 张昱 《醉题》诗:“二月鶯声最好听,风光终日在湖亭。”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渺茫
(1)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2) 烟波辽阔的样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诗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乐意
(1) 甘心愿意
可怜的家伙仍然乐意移居美国
(2) 愿意提供…
乐意帮忙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当初
(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远方
远处;远地
远方的客人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雨三首(时六月二十三日)·其三]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