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人(叔母庆七十)】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原文
儿前捧劝孙扶掖。
共庆贺、娘娘七帙。
此杯不比寻常,百年间、才是省陌。
眼前彩绣成行立。
已应是、天公偏惜。
何须剩觅长年,且只消、一百二十。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诗词问答
问: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玉楼人(叔母庆七十)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魏了翁玉楼人(叔母庆七十) 书法图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书法作品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参考注释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扶掖
扶持,提携
扶掖后学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庆贺
庆祝,祝贺
举家庆贺。——《聊斋志异·促织》
庆贺他儿子毕业
庆贺她自己找到了工作
庆贺新年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娘娘
(1) 指皇后或贵妃
正宫娘娘
(2) 指女神
王母娘娘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不比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省陌
古时钱币,以百数为一百者谓之足陌,不足百数作为一百者谓之“省陌”。陌,借作“百”。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用钱之法,自 五代 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 章 ( 王章 )始令入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谓之省陌。” 胡三省 注:“ 唐 皇甫鎛 为垫钱法,至 昭宗 时乃定八十为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唐 末以八十为陌, 汉隐帝 时, 王章 又减三钱,始有省陌之名。”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彩绣
(1).彩色刺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宝玉 身上穿着荔枝色哆罗呢的箭袖,大红猩猩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2).指彩绣的衣物。《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成行
指旅行、出访等出发上路;启程旅行
年底恐难成行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只消
只需要
别着急,只消再等几分钟就能弄完
[玉楼人(叔母庆七十)]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宋代,魏了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