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作者:凌云翰 朝代:元代
[无俗念]无俗念原文
等闲屈指,算今来古往,谁为英杰。
耳目聪明天赋予,怎肯虚生虚灭。
去燕来鸿,飞鸟走兔,世事何时歇。
风波境界,大川不用频涉。
踏遍万户千门,五湖四海,一样中秋月。
正面相看君记取,全体本来无缺。
空里非空,梦中真梦,莫对痴人说。
便须骑鹤,夜深朝礼金阙。
[无俗念]诗词问答
问:无俗念的作者是谁?答:凌云翰
问:无俗念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无俗念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凌云翰的名句有哪些?答:凌云翰
[无俗念]凌云翰无俗念 书法图
无俗念书法作品
[无俗念]参考注释
[无俗念]等闲
(1) 轻易;随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寻常,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 于谦《石灰吟》
(3) 又如:
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住房,等闲再不叫人来讨。——《初刻拍案惊奇》
(4) 无端;平白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宋· 岳飞《满江红》
等闲平地起波澜
[无俗念]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无俗念]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 明 何景明 《登谢台》诗:“今来古往事穷事,万载消沉共一哀。”
[无俗念]英杰
才能超群的人
[无俗念]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无俗念]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无俗念]天赋
(1) 天资;资质
数学方面的才能…主要来自天赋
(2) 生来具有的;禀受于天的
天赋的艺术才能
有着天赋的优美嗓子
为了适应学术上的需要,一定的天赋智能是必要的
[无俗念]虚生
(1).徒然活着,白活。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三:“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武后 时, 宗楚客 坐赃贬, 太平公主 观其第舍,叹曰:‘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尔。’”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论语上》:“ 程子 曰:‘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死可矣,是不虚生也。’知之真,便信之篤,行之力,守之固,如此,则生不虚生,亦死不徒死。”
(2).凭空生出;无故生出。《晋书·刘元海载记》:“左贤王 元海 姿器絶人,榦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
[无俗念]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无俗念]走兔
犹挥毫。指作文赋诗。兔,兔毫,代称毛笔。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闺咏》:“繁华节序,触景须吟;繚绕川原,登高堪赋。卿先走兔,妾愿续貂。”
[无俗念]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无俗念]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无俗念]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无俗念]境界
(1) 边界,疆界
(2)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思想境界高
(3) 处境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无俗念]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无俗念]万户千门
(1).指众多人家。 唐 李德裕 《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 * 朝衣。” 宋 王安石 《次韵王胜之咏雪》:“万户千门车马稀,行人却返鸟林飞。” 明 刘基 《楚妃叹》诗:“锦衾一夕梦行云,万户千门冷如水。”参见“ 千门万户 ”。
(2).形容屋宇深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转过墙屋,导至一处,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万户千门,迥非人世。”
[无俗念]五湖四海
泛指各个不同的地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唐· 吕岩《绝句》
[无俗念]一样
同样
[无俗念]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无俗念]正面
(1) 主要的一面
建筑物的正面
战线的正面
(2) 东西主要使用的一面
皮革的正面
织物的正面
硬币的正面
(3) 好的、积极的一面
正面教育
(4) 直接
正面提意见
[无俗念]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无俗念]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无俗念]全体
(1) 整个身体
全体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体工作人员
全体演员
(3) 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
影响全体
[无俗念]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无俗念]无缺
没有缺损
完好无缺
[无俗念]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无俗念]痴人
亦作“痴人”。1.愚笨或平庸之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帝在 谷口 木井佛寺,有捨身痴人,不解语。忽谓帝曰:‘我去尔后来。’是夜痴人死,帝寻崩於 晋阳 。”《南史·谢灵运传》:“与 王弘之 诸人出 千秋亭 饮酒,倮身大呼, 顗 深不堪,遣信相闻。 灵运 大怒曰:‘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莫怪痴人频做梦,怪他説梦亦痴人。”
(2).天真而与世无争的人。 宋 陆游 《冬至后一日书》诗:“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
[无俗念]骑鹤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无俗念]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无俗念]礼金
送礼的现金
元代,凌云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