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原文
万株古柳根,拏此磷磷溪。
野榜多屈曲,仙浔无端倪。
春桃散红烟,寒竹含晚凄。
晓听忽以异,芳树安能齐。
共疑落镜中,坐泛红景低。
水意酒易醒,浪情事非迷。
小儒峭章句,大贤嘉提携。
潜窦韵灵瑟,翠崖鸣玉珪。
主人稷卨翁,德茂芝朮畦。
凿出幽隐端,气象皆升跻。
曾是清乐抱,逮兹几省溪。
宴位席兰草,滥觞惊凫鹥。
灵味荐鲂瓣,金花屑橙齑。
江调摆衰俗,洛风远尘泥。
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词问答
问:《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的作者是谁?答:孟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孟郊的名句有哪些?答:孟郊
全唐诗:卷376-12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参考注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磷磷
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也用以形容突出的钉头
钉头磷磷。——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屈曲
弯曲;曲折
画栏屈曲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端倪
(1) 事情的头绪迹象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成疏:[端,绪也,倪,畔也。]
(2) 边际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春桃
短篇小说。许地山作。1934年发表。农村姑娘刘春桃与李茂结婚,当天因兵祸逃难失散。春桃独自一人逃难至北平,途中与难民刘向高相识,两人相依为命,以捡破烂为生。李茂逃至东北,参加义勇军,在战斗中失去双腿,后流浪北平街头,偶遇春桃。春桃将李茂接回家中。向高为使春桃夫妻团圆,悄然出走,李茂为了成全春桃和向高,上吊 * 。最后李茂被救,向高也回来,三人和睦相处。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寒竹
(1).即竹。因其经冬不凋,故称。 唐 刘长卿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2).指竹制管乐器。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铜簧韵脆鏘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芳树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三:“芳树垂緑叶,清云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 秦 栈,春流遶 蜀 城。” 明 余思复 《寒食日游焦山》诗:“郭外参差一径斜,乱烟芳树带樵家。”
(2).乐府曲名。《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情事
(1).事实,情况。《庄子·天地》:“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解纷》:“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杜工部 云:‘伯仲之间见 伊 吕 。’盖千载论 孔明 者,至是始定。孰谓文人笔端迂远情事,亡足重轻哉?” 清 梅曾亮 《陆母林孺人像赞》:“乃録其德行焯焯者数十事,示年家子 梅曾亮 ,命为之赞,且敍其不可已之情事。” 蒋光慈 《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兵士》诗:“终日里在枪林弹雨之中过生活,几几乎把家园的情事全忘完。”
(2).情意。《宋书·武帝纪中》:“今当奉辞西斾,有事 关 河 ,弱嗣叨蒙,復忝今授,情事 * ,可谓深矣。”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醉后爱称娇姐姐,夜来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长么?”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小儒
(1) 指眼光狭小的愚陋读书人
小儒规规焉。——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导源于小儒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章句
(1) 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
(2) 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
复习五经,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后汉书》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提携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潜窦
幽洞。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潜竇韵灵瑟,翠崖鸣玉珪。”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灵瑟
湘灵 之瑟。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 孙汝听 注:“《楚辞·远游》云:‘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灵瑟谓 湘灵 之瑟。”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鸣玉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德茂
谓道德美盛。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汉 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故自 天寳 以来,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芝朮
1.药草名。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幽隐
(1).隐晦;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叶圣陶 《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
(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 曾 史 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
(3).隐居;潜藏。 汉 严忌 《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 唐 孔颖达 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
(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明史·于谦传》:“且 亨 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於公议得乎?”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升跻
(1).上升。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凿山幽隐端,气象皆昇躋。”
(2).成仙,升仙。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惟 李白 不修小节,放浪诗酒,内境超然,灵明无恙,合许昇躋,以劝世人。”
登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復转入暗底,隙隘崖悬,无由著足,然而机关渐熟,升躋似易,觉明处之魂悸,不若暗中之胆壮也。”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清乐
(1).即清商乐。《旧唐书·音乐志二》:“《清乐》者, 南朝 旧乐也…… 后魏 孝文 、 宣武 用师 淮汉 ,收其所获南音,谓之《清商乐》。 隋 平 陈 ,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 隋氏 取 汉 以来乐器歌章古调,併入清乐,餘波至 李唐 始絶。”
(2).指清雅的音乐。 唐 王维 《游春辞》:“纔见春光生綺陌,已闻清乐动《云》《韶》。”
(3).佛经偈颂和笙笛唱之,谓之佛曲,亦称清乐。
清闲安逸的快乐。 清 吕种玉 《言鲭》卷下:“盖天之靳惜清乐,百倍于功名爵禄也。”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宴位
宴饮之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宴位席兰草,滥觴惊鳧鷖。” 唐 张籍 《新城甲仗楼》诗:“暑雨熇烝隔,凉风宴位留。”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兰草
①佩兰。②兰花的俗称。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滥觞
浮起酒杯。喻事情的开始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孔子家语·三恕》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凫鹥
凫和鸥。泛指水鸟。《诗·大雅·凫鹥》:“鳧鷖在 涇 ,公尸来燕来寧。” 毛 传:“鳧,水鸟也。鷖;鳧属。太平则万物众多。” 孔颖达 疏:“在 涇 得所也。鷖,鸥也。”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明 高启 《孤雁》诗:“不共鳧鷖宿,兼葭夜夜寒。”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灵味
(1).美味。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灵味荐魴瓣,金花屑橙韲。” 唐 柳宗元 《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况兹灵味,成自遐方。”
(2).有奇效的药材。 吴 方言称一种药为一味药。 明 高启 《赠斸苓者》诗:“天和涤烦滞,灵味扶残衰。”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金花
(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调摆
嘲弄摆布。 沙汀 《淘金记》十一:“‘我根本就没有什么说的!’ 彭胖 生气着,以为受了调摆。”
调拨摆布。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坐稳一点,同志,洋船来了,有浪,看船偏到一边了,快过去一个。’艄公看见 邓秀梅 一边,只坐两个老百姓,比对面少两个人,一边荡桨,一边这样地调摆。”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衰俗
衰败的世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僕不幸,生於衰俗,所不耻者,识 元紫芝 。”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明 宋濂 《清风亭记》:“宜名亭曰 清风 ,以励衰俗。”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尘泥
(1).犹尘土。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2).喻卑下。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徒言
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隋书·恭帝纪》:“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我知善则当举,我知不善则当去,我何可徒言哉!”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狂狷
亦作“ 狂獧 ”。1.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恆一。”《孟子·尽心下》:“ 孔子 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焦循 正义:“此亦见《论语·子路篇》,獧作‘狷’。”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门凡流,轮翮无取,进谢中庸,退慙狂狷。”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六:“ 孔子 取狂獧,以其无利欲之心,便可以进道,非谓狂獧足以尽道。” 柳亚子 《哭仲穆》诗:“相逢乍忆过 江 年,狂狷殊途笑我颠。”
(2).狂妄褊急。书疏中常用作谦辞。《汉书·刘辅传》:“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諫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伏惟特宽狂狷,不赐诛责,生死荣幸,无任感恩攀恋惶惧汗慄之至。” 宋 朱熹 《与陈丞相书》:“然 熹 之狂獧朴愚,不堪世用,明公知之,盖有素矣。”
(3).洁身自好。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昔狂狷华士……隐於海隅,而 太公 诛之。” 宋 叶适 《上西府书》:“伏念天子明圣……於是屡下直言之詔,招採山巖遁逸之士,狂狷朴野之人。” 清 姚鼐 《赠侍潞川》诗:“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
(4).放纵,不遵礼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于无妄之世。”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昔 范公 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咸在,虽其狂獧无行之徒,亦自效于下风。”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学》七:“使读者感觉他那些矫激的愤世嫉俗的狂狷行为,确是为环境所压迫,不得不发的。”
(5).指放纵而不遵礼法的人。 唐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从此别离长酩酊, 洛阳 狂狷任椎埋。”
(6).指犯分跋扈。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狂狷不逊,忮害不恭,刻轢公主,侵陵大臣。”《后汉书·李固传》:“ 固 受任之后,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遟,而詆疵先主,苟肆狂狷。”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讵敢
岂敢;怎敢。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躑躅詎敢前。” 元 蒲道源 《点绛唇·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词:“自笑疏顽,詎敢儕英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谅郎君口同百舌,胆如鼷鼠,詎敢作犯法事?”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唐代,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