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杂兴十二首]杂兴十二首原文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杂兴十二首]诗词问答
问:杂兴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杂兴十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杂兴十二首]参考注释
[杂兴十二首]鲁论
即《鲁论语》。《论语》的 汉 代传本之一。相传为 鲁 人所传,是今本《论语》的来源之一。《汉书·艺文志》:“传《鲁论语》者, 常山 都尉 龚奋 、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丞相 韦贤 鲁扶卿 、前将军 萧望之 、 安昌侯 张禹 ,皆名家。 张氏 最后而行于世。”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汉 兴,传者则有三家,《鲁论语》者, 鲁 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传《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家。 张禹 所传《论语》,以《鲁论》为本,既传于世,故后世又称《论语》为《鲁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愈 ( 韩愈 )既死, 籍 ( 张籍 )祭诗有‘《鲁论》未讫注,手跡今微茫’,则知 愈 晚年尝註《论语》未讫而絶笔。” 明 吴骐 《塞下曲》:“为言侍子今无恙,初在京师读《鲁论》。” 清 赵翼 《午睡》诗:“少小读《鲁论》,昼寝惩昏頽。”
[杂兴十二首]昌侯
鲳鱼的别名。又名鲳鯸、昌鼠。昌,美。以味美故名。见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鲳鱼》。
[杂兴十二首]百顷
(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汉书·王莽传下》:“於是遂营 长安 城南,提封百顷。” 北周 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
(2).地名。在今 甘肃省 境内,旧时为氐族 杨氏 世居之处。《宋书·氐胡传》:“ 腾 ( 杨腾 )子 驹 ,勇健多计略,始徙 仇池 。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初学记》卷八引《三秦记》:“ 仇池山 号 百顷 ,上有 百顷池 ,壁立百仞,一人守道,万夫莫向。”
[杂兴十二首]后堂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汉 刘向 《九叹·愍命》:“逐下祑於后堂兮,迎 宓妃 於 伊 雒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2).后面的堂屋。《汉书·张禹传》:“ 禹 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刚弼 ﹞早坐不住,退往后堂去了。”
(3).指屋后的庭院。 唐 李商隐 《燕台诗·夏》:“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杂兴十二首]曲旃
用整幅帛制成的曲柄长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钟鼓,立曲旃。”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旌旗之名。通帛曰旃。曲旃,僭也。’ 苏林 曰:‘礼,大夫建旃。曲旃,柄上曲也。’”
[杂兴十二首]女乐
歌舞伎。《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定公 与 季斯 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
[杂兴十二首]肥牛
古指养于涤内以供祭祀或食用的牛。涤,养祭牲之室。《礼记·曲礼下》:“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郑玄 注:“肥,养於涤也。”《史记·孟尝君列传》:“﹝ 马驩 ﹞廼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
[杂兴十二首]僭上
谓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汉书·食货志上》:“宗室有土,公郷大夫以下争於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 穰侯 之富, 安昌 之泰,则有僭上洿浊之累。”《清史稿·爱新觉罗硕託传》:“四年,坐僭上越分,降辅国公。”
[杂兴十二首]有请
主人让客时惯用的客套话
[杂兴十二首]行内
指翰林学士。 唐 时翰林院设于宫中,因名内署。翰林学士供职于内署,故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唐 故事,首曹罕有掌誥者, 秉 ( 张秉 )乞退为行内,不试(“试”一作“罢”)演纶之职,遂退为度支员外郎、知制誥。”《宋史·张秉传》:“ 唐 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誥,多退为行内诸曹郎。”参见“ 内署 ”。
[杂兴十二首]外家
(1) 指外祖父、外祖母家
(2) 旧社会已婚男子在自己原来的家以外另成的家
(3) 与已婚男子另外成家的妇女
(4) 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杂兴十二首]效忠
亦作“効忠”。竭尽忠诚。 汉 王逸 《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効忠。”《新唐书·陆贽传》:“接不以礼则其徇义轻,抚不以情则其效忠薄。” 唐弢 《小卒过河》:“为了效忠主子,他只能横冲直撞,一往向前。”
[杂兴十二首]理义
(1).公理与正义。《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 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专指儒家的经义。《北史·刘芳传》:“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芳 理义精赡,类皆如是。”《文献通考·经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 戴震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
[杂兴十二首]利欲
对私利的欲望。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雅性谦克,不吝於利欲。”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不为利欲动,不为属託屈。” 宋 陆游 《秋思》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鸥。”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八:“迎接我的,是一张中年商人的脸,削长,尖瘦,布满了利欲的皱纹。”
[杂兴十二首]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杂兴十二首]首领
(1) 头颈,生命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杂兴十二首]赤眉
亦作“ 赤糜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赤眉连 楚 塞,白骨乱江皋。” 清 陈偕灿 《闻粤西警》诗:“碧血青燐虚郡邑,赤眉黄雾满乡村。”
[杂兴十二首]暴尸
见“ 暴尸 ”。
亦作“ 暴尸 ”。暴露尸骸。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勇》:“﹝ 聂政 ﹞功成求得,退自刑於朝,暴尸於市。”《后汉书·五行志一》:“ 固 ( 李固 )是日幽毙于狱,暴尸道路。”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十章:“这个小流氓和老流氓一道去见阎王,暴尸黄沙了。”
[杂兴十二首]寄言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杂兴十二首]发冢
发掘坟墓。《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后汉书·郅恽传》:“ 俊 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疑 春秋 以前无发冢戮尸之事,而 子胥 亦不得以行之 平王 也。”
[杂兴十二首]报捷
报告胜利的消息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