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作者:向滈 朝代:宋代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原文
离愁万斛。
春思难拘束。
瘦尽玉肌清彻骨。
蹙损两眉秀绿。
画屏罗幌输君。
文鳞锦翼尤勤。
长记酒醒香冷,笑将髻子隈人。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的作者是谁?答:向滈
问: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向滈的名句有哪些?答:向滈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参考注释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离愁
离别的愁苦
离愁别绪(离别亲友的愁苦心情)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吴 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明 沉采 《千金记·省女》:“正是胸中万斛愁难遣,付与残花逐水流。” 清 恽敬 《新喻罗坊漕仓记》:“春、夏、秋三时,得雨涨,发万斛之舟,随流东下。”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我对着你这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哥哥,时而又感受着无限的哀愁,万斛的热泪无端地从眼中涌出。”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春思
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 唐 沉佺期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诗:“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轩辕。”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九:“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 宋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昔在 洛阳 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拘束
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他已不再感到拘束,开始笑起来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玉肌
(1).白润的肌肤。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尘於白珪,生疮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独立。” 唐 白居易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满月》诗:“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清 汪懋麟 《回镫》诗:“浅著青罗隐玉肌, 松江 髻了入时宜。”
(2).犹言玉容。指花瓣。 宋 苏轼 《红梅》诗之一:“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宋 辛弃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彻骨
深透入骨,比喻程度极深
寒风彻骨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蹙损
谓眉头紧皱蹙缩而损其容颜。形容忧伤之甚。 唐 白居易 《如梦令》词:“説著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雨度 渭城 头,看斜暉隐乱流,蛾眉蹙损 湘江 口。”《天雨花》第三回:“佳人闷到香房内,双蛾蹙损减精神。”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画屏
(1).有画饰的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亦有曲帐画屏, * 綵扇。” 前蜀 韦庄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溼画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
(2).《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父 毅 ﹞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 高祖 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画屏”为择婿之典。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
(3).在屏条上作画。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吴》:“ 曹弗兴 , 吴兴 人,以画名冠絶一时。 孙权 命画屏,误墨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罗幌
(1).丝罗床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唐 权德舆 《玉台体》诗之八:“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死寃家,无分同罗幌。”
(2).丝罗帷幔。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 唐 刘禹锡 《秋萤引》:“ 高丽 罘罳过珠网,斜歷琁题舞罗幌。” 唐 沉佺期 《长门怨》诗:“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文鳞
(1).鱼鳞形花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玢豳文鳞,赤瑕驳犖。” 吕延济 注:“玢豳、文鳞,玉文理也。”
(2).指鱼。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文鳞瀺灂,朱羽頡頏。” 唐 柳宗元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诗:“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清 彭孙遹 《苏幕遮》词:“欲倩文鳞传尺素, 娄水 无情,不肯西流去。”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酒醒
醉后清醒过来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髻子
(1).发髻。 宋 秦观 《临江仙》词:“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水浒传》第二八回:“﹝军人﹞又带个篦头待詔来,替 武松 篦了头,綰个髻子,裹了巾幘。”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她把它结成一个小小的可笑的髻子,顶在后脑上,显得安置的不是地方。”
(2).喻指山峰。 清 朱彝尊 《题沉上舍<洞庭移居图>》诗之五:“湿银三万六千顷,雨点青螺髻子浓。”
向滈,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