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作者:任洛 朝代:明代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原文
欲写寻幽句一联,忽惊华发渐生巅。
微风绿动河边柳,好雨青归陇上田。
栖息再移千里塞,腐愚惭负九重天。
并游英俊堪持节,独我重嗟未得还。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诗词问答
问:《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任洛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任洛的名句有哪些?答:任洛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参考注释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寻幽
(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一联
(1).律诗中相对的两句称“一联”。亦指对联的一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秦会之 丞相卒, 魏道弼 作参政,委任颇专,且大拜矣,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办,假手於士人 陈丰 。 丰 以其姓 魏 ,遂以‘ 晋絳 和戎’对‘ 郑公 论諫’……予在史院,欲删此一联,会去国不果。”《 * 词话》第六九回:“两壁书画丹青,琴书消酒,左右泥金隶书一联。”
(2).犹一队。《旧五代史·唐景思传》:“愿赐臣坚甲一联,以观臣之効用。”
(3).一连串。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穷汉的穷谈》、《 * 与共管》、《马克思进文庙》、《文艺家的觉悟》、《新国家的创造》……那一联的文字便络续地出现了。” 郭沫若 《断断集·旋转乾坤论》:“怀妊、分娩的那一联的工作,自然非母性不能。”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河边
(1) 靠近河流的地方
(2) 河畔,位于河岸上
河边的村庄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上田
土质最好的田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吴起 ﹞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唐 独孤及 《送何员外使湖南》:“上田无晚熟,逸翮果先飞。” 清 张翔凤 《种烟行》:“黠者招囝充力作,上田百亩种九区,可怜力薄苗叶短,不似烟叶高扶疏。”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栖息
(1) 歇息
夜里,鹧鹕在残枝上、草丛下、灌木丛下栖息
(2) 暂住
那些旅馆已被废弃,而我们就在那里栖息
(3) 隐遁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惭负
亦作“慙负”。羞惭;惭愧辜负。《后汉书·樊宏传》:“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慙负黄泉。”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筵表》:“方次旧闻,已叨优礼,省循非称,惭负失容。” 严复 《送沉涛园备兵淮扬》诗:“谁言死后无穷感,惭负先生远到期。”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九重天
(1).古人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引 宋善威 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李瑛 《我们的飞机》诗:“等信号,一步跨上九重天,回头看,全国人民望着你!”
(2).指帝王或朝廷。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 潮阳 路八千。” 宋 晏殊 《浣溪沙》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覲九重天。”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稳请受着九重天雨露恩和宠。”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同总戎马恒斋诸君子登闾山·其二]持节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任洛,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