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作者:陈文蔚 朝代:宋代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原文
脚底云山叠叠低,面前一带绕清溪。
秋光总可供吟笔,写作登高第一题。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诗词问答
问: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的作者是谁?答:陈文蔚
问: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文蔚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文蔚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陈文蔚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 书法图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书法作品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参考注释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脚底
〈方〉∶脚用来接触地面的部分,即脚掌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叠叠
层层重叠的样子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面前
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吟笔
写诗的笔;诗人的笔。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春禽时弄吭,清景付吟笔。” 宋 陈与义 《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尚餘烟月债,驱使入吟笔。” 元 赵善庆 《忆王孙·述忆》曲:“吟笔未成 贾谊 策,鬢毛衰。”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写作
创作作品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宋代,陈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