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原文
玻璃贮碧无涯津,田田荷叶出水新。
草堂坐对清埃尘,忘机养得鹤性驯。
潇洒更有松与筠,远峰扫黛青嶙峋。
有客有客来访频,高山流水无俗缘。
苔径曲转过柳樊,主人不用迎出门。
笔墨渲染古来闻,指头蘸墨见此人。
吁嗟绝艺工且神,一指乃能探其玄,无因得悟天龙禅。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诗词问答
问: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注释
1.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四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参考注释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类,有各种颜色。现在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涯津
边际。 明 刘基 《悦茂堂》诗:“诛求与剥削,浩荡无涯津。”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田田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出水
(1)
(2) 出现于水面
海狮顶球出水
(3) 有水流出
三眼泉都出水了
(4) 妓女脱籍从良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草堂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埃尘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鹤性
鹤的习性。指高洁的情性。 唐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超遥比鹤性,皎洁同僧居。” 金 侯善渊 《南柯子》词:“蜕质空中显,忘形物外观。二神凝素出 阳关 。鹤性佻佻,一去古 长安 。” 明 范景文 《客有询近状者书此以答》诗:“鹤性知人傲,花枝近水妍。”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扫黛
(1).画眉;用黛描画。 唐 李商隐 《相和歌辞·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 楚 腰。” 宋 陆游 《次李季章哭夫人韵》之一:“遥知最是伤心处,衫袂犹霑扫黛痕。” 元 马谦斋 《水仙子·赠刘圣奴搊筝》曲:“蛾眉扫黛鬢堆蝉,凤髻盘鸦脸衬莲。”
(2).喻美丽的山色。 宋 梅尧臣 《览翠亭记》:“其近则草树之烟緜,谿水之澄鲜,衔鳞翩来,的的有光。扫黛侍侧,嫵嫵发秀。”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瘦骨嶙峋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来访
来此访问;造访
欢迎来访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风韵高雅不俗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列子·汤问》
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金· 董解元《西厢》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俗缘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唐 许浑 《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宋 司马光 《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回:“ 宝玉 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 宝玉 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笔墨
(1) ∶指文字或文章
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笔墨酣畅
(2) 笔和墨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渲染
(1) 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 比喻夸大的形容
渲染战争恐怖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指头
手掌前面的五个分支,可以屈伸拿东西。也指[脚趾]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绝艺
绝技,极高超的技艺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题戴天瑞指画山水图]天龙
(1).天上的龙。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叶公 子高 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四向。”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经》卷上:“三名天龙,四名天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县 境。产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