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作者:蒋堂 朝代:宋代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原文
老被诗名系此身,思山深去避人群。
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
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扫地雪和云。
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诗词问答
问:送梵才大师归天台的作者是谁?答:蒋堂
问: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蒋堂的名句有哪些?答:蒋堂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蒋堂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书法图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书法作品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参考注释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诗名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闻之,曰:‘悮矣。欲子砍断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诗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八:“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人群
(1) 成群的人
人群渐渐离去
(2) 指平民、公众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宝台
对佛寺、佛塔的美称。《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身如宝臺,足步虚空。” 唐 岑羲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宝臺耸天外,玉輦步云端。”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上开
元 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自家 韩信 的便是。’” 元 杨梓 《霍光鬼諫》第一折:“[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老夫 霍光 ,官拜大司马。’”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扫地
(1) 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威信扫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无惭
亦作“ 无慙 ”。 1.无所惭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2).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枰中举国莫争先,女将驰名善战。玉手无慙国手,秋波合唤秋仙。高居师席把棋传,石作门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国文
(1) 本国的语言
(2) 一国的文物
(3) 本国的语言文学
宋代,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