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_张耒 | 宋代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原文

我诗四十心不动,宠辱悠悠付春风。
圣朝湔洗诸老成,顾我衰晚名亦共。
鲁人诗书久寂寞,间壁不归书府送。
道衰洙泗忽千载,后来为政谁轻重。
平时择守要有补,岂但坐使民供贡。
吾邦邑子有游夏,未肯无言受愚弄。
天王有意苏疲俗,何术与纾鞭棰痛。
应须问道东家翁,必也斯民使无讼。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诗词问答

问:《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参考注释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宠辱

荣宠与耻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圣朝

封建时代称本朝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湔洗

(1) 洗濯

(2) 除去;洗刷(耻辱、污点等)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老成

老练成熟;阅历多而练达世事

幼年丧父使他变得少年老成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衰晚

犹暮年。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盖年向衰晚,风波屡涉,不自知止,祸亦未涯,此诚惧於中矣。”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词:“衰晚笔无力,谁伴赋 黄楼 ?”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鲁人

(1). 鲁国 人。《礼记·檀弓下》:“ 鲁 人有 周丰 也者。”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鲁 人晨哭,而 颜渊 察其生离。”

(2).特指 孔子 。 明 张文邦 《署感知编后》诗:“何当中道絶,麟丧 鲁 人怜。”

(3).愚笨、鲁钝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鲁人以为敏。” 孔颖达 疏:“鲁人,鲁钝之人。”《礼记·檀弓下》:“ 容居 ,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郑玄 注:“鲁,鲁钝也。”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间壁

①隔壁。 ②〈方〉把房间隔开的简易墙壁。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不归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书府

(1).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府、书府中。”《书序》:“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宋 刘炜叔 《<诚斋集>序》:“搜访遗书,遂获羣书之未备者悉送上官,藏之书府云。”

(2).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右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 宋 苏轼 《谢卿材可直秘阁福建转运使》:“释此大邦,付之一路,仍进直於书府,俾增重於使权。”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为政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 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 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应须力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为政不相师友》:“公虽受知于 文端 ,而为政不相师友,一切听从民便。”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盖金微,不能为政,但随气所胜,革化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宫。《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乎?’” 明 宋濂 《赵侯神道碑铭》:“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盖为政以及物者易,而杀身以成仁者难。”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之三:“时艰为政好,地逈得官閒。”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轻重

(1) 重量的大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只箱子轻重不一样

(2)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轻重缓急,不能一把抓

(3)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适当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4) 意义的大小

轻重固何如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守要

(1).掌握重权;把握关键。《韩非子·有度》:“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而传之。”《尸子》卷上:“明王之治民也,事少而功立,身逸而国治,言寡而令行。事少而功多,守要也;身逸而国治,用贤也;言寡而令行,正名也。”

(2).把守要隘。《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难卒谋也。”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岂但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使民

(1).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管子·权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国语·周语上》:“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供贡

向朝廷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汉书·叙传下》:“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 楚 不承供贡,辟远兄弟之国。”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邑子

同邑的人;同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臣之邑子,素知之。”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故人邑子,常候门下。” 清 方文 《李仙亭》诗:“闻有石亭名尚在,重来邑子意偏亲。”自注:“邑子,《汉书·疏广传》谓同邑子也。”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游夏

子游 ( 言偃 )与 子夏 ( 卜商 )的并称。两人均为 孔子 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尼父 之文辞,与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门,六艺取 钟 王 之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徵于文不徵于献,诸在口説,虽 游 夏 犹黜之。”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愚弄

蒙蔽玩弄

愚弄老百姓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天王

(1) 天子

(2)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自封天王

(3) 某些威力很大的天神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疲俗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宋 司马光 《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 元 曹之谦 《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鞭棰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欧榘甲 《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刘师培 《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3).比喻督促、勉励。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应须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问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家翁

一家之主;家长。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若使原情都可恕,只将罢软罪家翁。”

指婆婆、公公。《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难,昼夜不惮劬劳,旦夕常怀忧惧,衝寒受热,盖是寻常。”《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诗文赏析

【原题】:
蒙恩守东鲁不意流落之余圣朝升之藩镇感而成诗复用李文举韵

,

  • 【酬微之梅暑新句】_王安石 | 宋代
  • 【酬微之梅暑新句】_王安石 | 宋代 >> 【酬微之梅暑新句】_王安石 | 宋代...

  • 【过雁和二十二弟韵】_晁说之 | 宋代
  • 【过雁和二十二弟韵】_晁说之 | 宋代 >> 【过雁和二十二弟韵】_晁说之 | 宋代...

  • 【颂古二十首】_释了一 | 宋代
  • 【颂古二十首】_释了一 | 宋代 >> 【颂古二十首】_释了一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