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叶权之】_毛滂 | 宋代

【次韵叶权之】作者:毛滂 朝代:宋代

[次韵叶权之]次韵叶权之原文

二年锦衣城,坐怅朋游落。
双瞳不敢白,但向湖山著。
顷当舍之去,眼界垂落寞。
忽逢昔所倾,人事岂容约。
西行追画鷁,北首望金雀。
斯人玉树明,映我蒹葭恶。
平生函牛鼎,顾可作鸡臛。
干将久在冶,宜有当橐签。
大器不匆匆,一飞要寥廓。
佳哉妙五言,珠琲相磊硌。
长城矗金塘,铦锋露霜锷。
向我宁可当,倒戈为之却。
我生已数奇,世味寒冰薄。
兹行聊尔耳,外物矧可略。
所喜得公游,昏愚烦发药。
不重千金裘,为公了杯酌。

[次韵叶权之]诗词问答

问:次韵叶权之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次韵叶权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

[次韵叶权之]参考注释

[次韵叶权之]锦衣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次韵叶权之]朋游

见“ 朋游 ”。

亦作“ 朋游 ”。1.朋友交往。《后汉书·朱穆传论》:“ 朱穆 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絶交》之论。” 南朝 陈 周弘让 《与徐陵荐方圆书》:“与吾朋游,积有年岁。”

(2).朋友。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宋 曾巩 《和贡甫送元考元考不至》:“朋游所欣附,争欲致绸繆。” 清 朱彝尊 《折桂令》曲:“归去来休,闲把君恩,説与朋游。”

[次韵叶权之]双瞳

(1).两眼。 唐 杜甫 《天育骠图歌》:“毛为緑縹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2).重瞳,两个眸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修眉长耳。”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王琦 注引《史记·项羽本纪》:“闻 项羽 亦重瞳子。”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巫觋》:“或谬託双瞳,或揑称鬼附,妄论休咎,武断死生。”

[次韵叶权之]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次韵叶权之]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次韵叶权之]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次韵叶权之]落寞

寂寞;冷落凄凉

涯待之殊落莫。——《資治通鉴》

[次韵叶权之]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次韵叶权之]首望

头等望族。《周书·蔡祐传》:“ 夏州 首望 弥姐元进 等阴有异计。”《周书·任果传》:“ 果 请入朝, 太祖 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 安乐郡公 。”

[次韵叶权之]金雀

(1).钗名。妇女首饰。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开场》:“掷果车灯宵驰纵,金雀盟天假良缘。”

(2).花名。

[次韵叶权之]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次韵叶权之]树明

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管子>析疑》:“视於不见则目长,听於不闻则耳飞。长目飞耳,则远无所遗,近无所蔽,而明树矣。”

[次韵叶权之]蒹葭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参见“ 蒹葭玉树 ”。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次韵叶权之]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次韵叶权之]函牛鼎

见“ 函牛之鼎 ”。

[次韵叶权之]可作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次韵叶权之]将久

持久,坚持下去。《朱子语类》卷一○四:“看过了后,无时无候,又把起来思量一徧,十分思量不透,又且放下,待意思好时,又把起来看,恁地,将久自然解透彻。”

[次韵叶权之]有当

犹言有定数。《楚辞·九歌·大司命》:“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适合;合宜。 鲁迅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惟歷史殊特,异乎 欧 西,彼所尚者,此不能用,自应远据前史,更立新图,确有本抵,庶几有当。”

[次韵叶权之]大器

(1) 珍贵的器物

(2) 指能担负重任的人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筐》

大器晚成

将来必成大器

[次韵叶权之]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次韵叶权之]寥廓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 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 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次韵叶权之]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次韵叶权之]珠琲

(1).珠串。多形容形似珠串的水珠等。《文选·左思<吴都赋>》:“金鎰磊珂,珠琲阑干。” 刘逵 注:“琲,贯也。珠十贯为一琲。”《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北齐 邢劭 《甘露颂》:“蜜房下结,珠琲上悬。” 宋 苏轼 《碧落洞》诗:“泉流下珠琲,乳湔交縵缨。”

(2).喻人材。 清 赵翼 《分校杂咏·落卷》:“暗投未必皆珠琲,无限人间叹不平。”

[次韵叶权之]磊硌

亦作“磥硌”。大貌。《山海经·西山经》“ 上申之山 ,上无草木,而多硌石” 晋 郭璞 注:“硌,磊硌,大石貌也。”《文选·嵇康<琴赋>》:“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踸踔磥硌,美声将兴。” 李善 注:“磥硌,壮大貌。磥与磊同。” 宋 毛滂 《清平乐·太师相公生辰》词之三:“流肪磊硌龟蛇,会留红日西斜。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次韵叶权之]长城

(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次韵叶权之]金塘

谓坚固的石塘。《文选·刘桢<公讌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李善 注:“金塘,犹金堤也。”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於是金塘湎演,緑竹被坂。”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金塘閒水摇碧漪。” 王琦 汇解:“金塘,石塘也。以石为塘,喻其坚固若以金为之。”

[次韵叶权之]铦锋

刚锐的锋芒。《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鷰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儿以身投从中过。” 唐 陆贽 《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 清 赵翼 《秧针》诗:“谁散銛锋似嫩芜,纤柔不比剑裁蒲。”

[次韵叶权之]霜锷

白亮锋利的刀。 晋 张协 《七命》:“霜鍔水凝,冰刃露洁。”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霜鍔扬辉耀,冰壶濯品莹。”

[次韵叶权之]宁可

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次韵叶权之]倒戈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次韵叶权之]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次韵叶权之]数奇

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 李广 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颜师古 注:“言 广 命隻不耦合也。” 唐 刘禹锡 《赠尹果毅》诗:“问我何自苦,可怜真数奇。” 清 唐孙华 《酬徐薲洲侍郎》诗:“数奇一旦遇知己,翻然如掣韝中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五:“这真是一部数奇的汽车,在前我们同赴 南岳 的时候被碰坏一次,这回在大火中受下虚惊,停在 下摄司 ,就在十四日的晚上又真真正正被人偷走了。”参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数奇》。

[次韵叶权之]世味

(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次韵叶权之]寒冰

亦作“ 寒氷 ”。寒冷的冰。《诗·大雅·生民》:“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晋 陆机 《从军行》:“夏条集鲜藻,寒冰结衝波。” 元 王士熙 《玉环引送伯庸北上》诗:“推雪漉寒氷,凝此英琼瑶。” 清 钱谦益 《石田翁画奚川八景图歌》:“ 有竹庄 中好宾主,寒冰栗玉清眉须。”

[次韵叶权之]聊尔

姑且;暂且。《宋书·王景文传》:“此选大备,与公卿畴怀,非聊尔也。” 宋 杨万里 《多稼亭前 * 》诗:“持以寿君子,聊尔慰孤斟。” 明 唐顺之 《题王世新一枝窝》诗:“荣寂两忘非所事,一枝聊尔寄吾巢。”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又云‘三嫌老丑换娥眉’,以色衰而别换佳丽,则更求精於色艺,非聊尔充数者。”

[次韵叶权之]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次韵叶权之]喜得

犹幸亏,幸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喜得先从 褚大娘子 口里得了那 邓九公 的性情,因此顺着他的性情,一见面便合他欢饮雄谈。”

[次韵叶权之]昏愚

(1).糊涂而愚蠢。《旧五代史·晋书·李从温传》:“后以多畜驼马,纵牧近郊,民有诉其害稼者, 从温 曰:‘若从尔之意,则我产畜何归乎?’其昏愚多类此也。”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非关喜里乍昏愚; 庄周 曾作蝶, 薛伟 亦为鱼。” 蒋光慈 《乡情》诗:“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

(2).指昏愚之事或人。《旧唐书·元行冲传》:“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以 子美 之才气……而时时步庸人之后尘,分昏愚之一饱,岂不痛哉!”

[次韵叶权之]发药

(1).药气散发。喻事情已经开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有 晋 必无 楚 ,两雄难竝驱,向来既发药,其可止半途。”

(2).开列药方;使用药物。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良医之发药也必因病,而国工之角胜也必争先。”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近时杂志之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擿埴索途,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

(3).放置药石。谓善言劝人以当药石。《庄子·列御寇》:“ 伯昏瞀人 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 列子 , 列子 提屨,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成玄英 疏:“高人既来,庶蒙鍼艾,不尝开发药石,遗弃而还。” 宋 黄庭坚 《赠别几复》诗:“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老子皆是菩萨》:“闻 龙潭 在 * 座下,日久未蒙发药,一日启曰:‘弟子服膺师问,非不尽心,卒未闻一言之赐,愿丐慈悲。’”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吾子年壮气鋭,乃能屏去豪华之习,而专力於此,好之乐之,自谓有得,他时所至,殆未可量。老夫将受教之不暇,而反能为之发药哉?”

[次韵叶权之]千金裘

珍贵的皮衣。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次韵叶权之]公了

双方发生纠纷,通过上级或主管部门调解或判决了结(跟‘私了’相对)。

[次韵叶权之]杯酌

亦作“桮酌”。1.一杯所盛,喻少量。《南史·何敬容传》:“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

(2).酒杯。借指酒或酒肴。 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诗:“莫怪沙边倒,偏霑杯酌餘。” 宋 杨万里 《秋夕雨馀》诗:“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予观官府之救护者,既蚀而后往,一拜而退,桮酌相命,俟其復也,復一拜而讫事。”

,

  • 【洞山十咏高石岩】_金履祥 | 宋代
  • 【洞山十咏高石岩】_金履祥 | 宋代 >> 【洞山十咏高石岩】_金履祥 | 宋代...

  • 【过叔文园亭题于竹上】_赵蕃 | 宋代
  • 【过叔文园亭题于竹上】_赵蕃 | 宋代 >> 【过叔文园亭题于竹上】_赵蕃 | 宋代...

  • 【西江月】_周紫芝 | 宋代
  • 【西江月】_周紫芝 | 宋代 >> 【西江月】_周紫芝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