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原文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
担负一蒫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
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
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于真。
食轮转后无余事,莫学诸方转1一1法1*1轮。
何时平地起浮图,化得冬粮但付厨。
推倒禅床并拄杖,饥来吃饭看西湖。
殿中泥佛已丹青,堂上禅师也画成。
笑我形骸枯木样,无禅无佛太粗生!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诗词问答
问:《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参考注释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孤云野鹤
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鹤。常比喻隐居或闲散的人。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元 曾瑞 《山坡羊·叹世》曲:“干虚名,捨残生,归来笑杀 彭泽 令,孤云野鹤为伴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我自做孤云野鹤无拘係,寒瓢破衲堪遗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孤云野鹤,栖无定所。”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饭头
(1).寺院中管伙食的和尚。《五灯会元·青原下六世·龙兴宗靖禅师》:“初参 雪峯 ,誓充饭头,劳逾十载。”《水浒传》第六回:“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这箇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钱葆馚》:“大师为集众僧,问谁愿随 钱居士 往,众皆不答。一饭头老矣,自言愿往。”
(2).泛指管伙食的人。《元典章·工部二·船工揽载立约》:“凡雇乘船之人,须要经由管船、饭头人等三面説合明白。”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担负
承当
担负维持秩序的责任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牙齿债
指饭食。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鸣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时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乞米
(1).索取粮米。《陈书·宗元饶传》:“ 合州 刺史 陈褒 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歛鱼,又於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海内文豪,既各变其索缣乞米之方针,运其高髻多脂之方略。”
(2).求米;讨米。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乞米妇》诗:“乞米妇,形欒欒。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
(3).见“ 乞米帖 ”。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斋堂
(1) 寺庙中的用斋食的地方
(2) 寺院中用来诵经的殿堂
(3) 供斋戒用的房屋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钵单
僧人的饭单,多用绸片或厚纸折合而成,斋食时用以放置、铺垫钵盂。 宋 范成大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之二:“冒雪敲冰乞米迴,斋堂如海鉢单开。”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众中
众人之中。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众中惟 秋鸿 最艳,乃更粧作 西施 舞,一座尽倾。”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有知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驱驰
(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颜容
面容。 宋 范成大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之三:“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於真。” 闻一多 《红烛·深夜底泪》:“行人啊!回转头来,照照你的颜容罢!啊!这般憔悴。”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消瘦
体重减轻变瘦
他的病使他身体消瘦了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轮转
使轮流交替;交替
每种食品都轮转一下,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能重复见到每种食品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余事
(1).无须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庄子·让王》:“帝王之功,圣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宋 刘克庄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满腹诗书,餘事到 穰苴 兵法。”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下》:“可知铁路之製,于商贾交易、货物往来犹其餘事,而独至军旅之际,关係尤非浅鲜。”
(2).多馀的事,不重要的事。 汉 牟融 《理惑论》:“夫履道者,当虚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道生死以乱志,説鬼神之餘事?”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之二:“以长生不死为餘事,而以练气服药为土苴也。”
(3).其他的事,别的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不觉有餘事,虽忆与 郗 家离婚。” 唐 韦应物 《郊居言志》诗:“但要尊中物,餘事岂相关。” 清 李渔 《舟中题王安节画册》诗之一:“道人日课无餘事,了却挥絃便读书。”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时平
时世承平。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仓兕无用其武功;运謐时平,鵷鷺咸修其文德。”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郡宴和韵》词:“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康有为 《过昌平城》诗:“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起浮
(1).拔之使松动。《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将遮堂都起浮了窠臼。”
(2).谓使沉船浮出水面。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一九五七年七月十日上午,‘工北三号’举行了隆重的起浮典礼。”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推倒
(1).向前用力使物体倒下。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七:“一旦树推倒,独立暂飘鷂。”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元和 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鍼其项,又以枷击守狱者。”《水浒传》第二回:“﹝众人﹞尽从殿内奔将山来,推倒攧翻无数。” 鲁迅 《准风月谈·爬和撞》:“聪明人就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
(2).压倒。《宋史·儒林传六·陈亮》:“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
(3).犹推翻。谓否定已有的说法、计划、决定等。如: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禅床
坐禅之床。 唐 贾岛 《送天台僧》诗:“寒蔬修浄食,夜浪动禪牀。”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词:“悬知洗盏径开尝,谁醉伴禪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老僧者坐禪牀上,曰:‘汝三人能胜吾童子,亦高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妙玉 ﹞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禪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吃饭
(1) 进食
我们今晚在哪儿吃饭
(2) 维持生活
靠打猎吃饭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泥佛
泥塑的佛像。《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説,就让是箇泥佛儿罢,可能听了不动气?”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禅师
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法海禅师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枯木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诗文赏析
【原题】: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用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