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作者:袁甫 朝代:宋代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原文
蓬矢桑弧男子初,泽宫试事翼如趋。
采蘩盈耳皆音节,盛乐何消待大雩。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诗词问答
问:《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的作者是谁?答:袁甫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甫的名句有哪些?答:袁甫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参考注释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蓬矢
蓬梗制成的箭。古代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梗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 宋 苏轼 《谢生日诗启》:“蓬矢之祥,虽世俗之所尚,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清 唐孙华 《杜门》诗:“蓬矢前期羞白首,芒鞵晚兴负青山。”参见“ 桑弧蓬矢 ”。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桑弧
(1).“桑弧蓬矢”的略语。 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铜律谐初度,桑弧絶旧传。”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休长恁林壑投閒,须早把桑弧射远。”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桑弧之日,不可以酒醴称觴。”参见“ 桑弧蓬矢 ”。
(2).以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坚弓利箭。 宋 范成大 《园林》诗:“铁砚磨成双鬢雪,桑弧射得一绳麻。” 元 张宪 《戏赠乍浦税使歌》:“故人本是西河夫,杀贼得官心气麤,如何临难乃无勇,不敢东向鸣桑弧。”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男子
男性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泽宫
古代习射取士之所。《周礼·夏官·司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泽,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扬袂入泽宫,鵠心一箭中。” 清 钱谦益 《顺义县知县张国纲授文林郎》诗:“升叙泽宫,綰符赤县。”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试事
(1).任以职事。《汉书·张禹传》:“诸儒荐 禹 ,有詔太子太傅 萧望之 问。 禹 对《易》及《论语》大义, 望之 善焉,奏 禹 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 颜师古 注:“试以职事也。”《新唐书·赵憬传》:“故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略小瑕,随能试事,用人之大要也。” 宋 叶适 《除淮西提举谢表》:“责之御守,试事浅而未酬;就俾按行,忝命优而难称。”
(2).考试之事。《宋史·选举志二》:“ 韩侂胄 用事,将鈐制士人,遂於三知举外,别差同知一员,以諫官为之,专董试事,不復干预考校,参详官亦不差察官。” 明 袁中道 《南归日记》:“庚戌春,试事已毕,形神俱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试事无穷已之日,即学子无休暇之时。”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翼如
形容姿态端好,如鸟类展翅之状。《论语·乡党》:“趋进,翼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言端好。” 邢昺 疏:“趋进翼如也者,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旧唐书·刘几传》:“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珮行组,鏘鏘奕奕。”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采蘩
(1).《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因以“采蘩”指女子恪守妇道,克尽妇职。 宋 王禹偁 《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 杨贵妃 始以姿色召居掖庭,颇肆姦回,不循法度,以歌舞取媚,则采蘩之职不修。”
(2).《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毛 传:“ 豳公子 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谓 豳公子 有与民同甘苦的德行。后因以“采蘩”作思念君子的典故。 唐 沉佺期 《入卫作》诗:“采蘩忆 豳 吹,理棹想 荆 歌。鬱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音节
(1) 声音高低,缓急的节奏
音节谐捷
(2) 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盛乐
盛大的乐曲。《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 郑玄 注:“自鞀鞞至柷敔皆作,曰盛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人类因‘家事’扰攘,蜗角牛斗,还竟没闲暇去聘请他以奏天下太平的盛乐呢。”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何消
犹何须。意谓用不着。《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人慌忙扶住道:‘小姐何消行此大礼?有话请起来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艾芜 《我的旅伴》三:“老女人笑着揶揄道:‘那你占便宜,是专占人家生人的了?’ 老何 承认地说:‘那何消你问!’”
[再和时习五章取礼记一句射义习射于泽]大雩
古求雨祭名。《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乐。” 郑玄 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其夏旱雩祀,谓之大雩。”
宋代,袁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