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_释慧性 | 宋代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作者:释慧性 朝代:宋代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原文

即心即佛没誵讹,不动舌头意气多。
打破虚空行活路,夫妻抚掌笑呵呵。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诗词问答

问: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的作者是谁?答:释慧性
问: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慧性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慧性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参考注释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即心即佛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十五·十八重地狱》:“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为业,皆目前者也。”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誵讹

混淆讹误。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所云二女者,乃天帝之二女,非 尧 二女也,誵讹久矣。” 清 道忞 《奏对机缘》:“上復问 老 庄 悟处与佛祖为同为别。师云:‘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见性, 老 庄 所説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舌头

(1) 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 为了侦察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

抓到一个舌头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打破

(1)

(2) 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

打破门扇。——《广州军务记》

(3) 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

打破纪录

(4) 使突然结束

以果断的行动打破僵局

(5) 没有遵循或遵守

每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打破了很多清规戒律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虚空

心中无着落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活路

泛指各种劳动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夫妻

夫妇;男女二人结成的合法婚姻关系。也作[夫妇]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抚掌

(1).拍手。多表示高兴、得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用 荀攸 计”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公闻 攸 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 子远 ,卿来,吾事济矣!’”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陆士衡 闻而抚掌,是所甘心; 张平子 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宋 乐史 《广卓异记·萧瑀》:“ 太宗 抚掌,极欢而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诸王抚掌称快道:‘两个国手,原是天生一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法时帆谑语》:“ 时帆 曰:‘ 孔 孟 二夫子著述千载,请公慎勿将其文再行割裂也。’闻者抚掌。”

(2).犹言笑谈。《晋书·王羲之传》:“衣食之餘,欲与亲知时共欢讌,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翘心不朽,抚掌浮云。” 清 顾士荣 《<柳南随笔>序》:“著《虞初》、《诺皋》之异事,标解颐抚掌之新闻。”

[寄颜一齐阁内寂室方氏]笑呵呵

形容笑的样子

这老头晚年幸福,成天笑呵呵的

,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普度 | 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普度 | 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普度 | 宋代...

  • 【梦玉人引】_李甲 | 宋代
  • 【梦玉人引】_李甲 | 宋代 >> 【梦玉人引】_李甲 | 宋代...

  • 【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_苏辙 | 宋代
  • 【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_苏辙 | 宋代 >> 【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_苏辙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