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术士刘衡鉴】作者:方逢辰 朝代:宋代
[赠术士刘衡鉴]赠术士刘衡鉴原文
高目下耳赫如鉴,福善祸淫平如衡。
颜癯胡夭跖胡寿,秀氏乃富宪乃贫。
伯道无儿汤有后,造物岂是鉴不明。
孔明遗恨懿血食,造物岂是衡不平。
当知禀气有清浊,所以人品有善恶。
至若夭寿与贱贵,又是禀气有厚薄。
清浊厚薄物自圣,洪纤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难与造物争。
前人论理不论气,不信试问刘鉴衡。
[赠术士刘衡鉴]诗词问答
问:赠术士刘衡鉴的作者是谁?答:方逢辰
问:赠术士刘衡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逢辰的名句有哪些?答:方逢辰
[赠术士刘衡鉴]参考注释
[赠术士刘衡鉴]目下
目前;现在;在此时
[赠术士刘衡鉴]福善祸淫
谓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常用为劝人行善之词。《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 孔 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如 固 ( 班固 )斯言,则深信夫天怒神怨,福善祸淫者矣。”《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福善祸淫天有理,律轻情重法无私。”
[赠术士刘衡鉴]胡寿
长寿。
[赠术士刘衡鉴]伯道无儿
晋 邓攸 ,字 伯道 。历任 河东 吴郡 和 会稽 太守,官至尚书右仆射。 永嘉 末,因避 石勒 兵乱,携子侄逃难,途中屡遇险,恐难两全,乃弃去己子,保全侄儿。后终无子。见《晋书·良吏传·邓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太傅 重 邓僕射 ,常言:‘天地无知,使 伯道 无儿。’”后用作叹人无子之典。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 中郎 有女能传业, 伯道 无儿可保家。”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鰥者或 伯道 无儿,或 左芬 有女,或儿女成行而抚育无人。”
[赠术士刘衡鉴]有后
有后嗣。《左传·桓公二年》:“ 臧孙达 其有后於 鲁 乎!君违,不忘諫之以德。” 唐 韩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日到你这座家庙,便叫 玉郎 奉主入祠,使你二位老人家无后如同有后。”
[赠术士刘衡鉴]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赠术士刘衡鉴]不明
(1)
没有理解或不懂得
不明事理
(2)
不了解,未弄清
不明真象
[赠术士刘衡鉴]孔明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郑玄 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2).很明达;很明晰。《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羣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选·张衡<思玄赋>》:“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吕向 注:“言天监视甚明,用辅佑诚信仁德矣。” 唐 王维 《冬笋记》:“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难……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礼乐。斯其大者远者,况承顺颜色乎,况温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听卑,神鉴孔明。不然笋曷为出哉。”
(3).指明显。 唐 韩愈 《残形操》诗:“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4). 诸葛亮 的字。 三国 蜀 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 末,隐居 隆中 ,世称“卧龙”。 刘备 三顾草庐,他提出联 吴 抗 曹 的策略,遂成为 刘备 的主要谋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赤伏起頽运, 卧龙 得 孔明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杀你晓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画八卦的 伏羲 。”
[赠术士刘衡鉴]遗恨
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赠术士刘衡鉴]血食
(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 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赠术士刘衡鉴]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赠术士刘衡鉴]禀气
亦作“禀气”。天赋的气性。 汉 王充 《论衡·气寿》:“人之稟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蔡元度 禀气弱,畏见宾客。”
[赠术士刘衡鉴]清浊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赠术士刘衡鉴]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赠术士刘衡鉴]人品
(1) 人的品质
人品很好
(2) 模样
[赠术士刘衡鉴]善恶
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赠术士刘衡鉴]至若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个话题,用在下文的开头,可译为[至于]
至若诗书所述。——《史记·货殖列传》
至若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赠术士刘衡鉴]夭寿
(1).短命与长寿。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形体同,则丑好齐;丑好齐,则夭寿适。” 唐 贾岛 《哭胡遇》诗:“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明 唐寅 《白发》诗:“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2).短命,早死。《三国演义》第八五回:“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大马扁》第六回回目:“ 朱一新 论学究渊源, 陈千秋 夭寿归泉壤。”
[赠术士刘衡鉴]厚薄
厚与薄的程度
这块褥子厚薄不均
[赠术士刘衡鉴]洪纤
大小,巨细。《文选·班固<典引>》:“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賾可探也。” 张铣 注:“言布观 殷 周 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跡亦可探究也。”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显晦咸暨,洪纤不遗。”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学者将欲杜歧趋,遵正轨, 姚 氏而外,取法 梅 曾 足矣。其餘诸家駢列,所得洪纤各不相掩。”
[赠术士刘衡鉴]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赠术士刘衡鉴]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赠术士刘衡鉴]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赠术士刘衡鉴]前人
(1) 以前的人
满意地详细讲述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的不同之处
(2)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赠术士刘衡鉴]论理
按一般常理和道理来说
论理她早可以退休了
[赠术士刘衡鉴]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赠术士刘衡鉴]不信
(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
[赠术士刘衡鉴]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赠术士刘衡鉴]鉴衡
亦作“鉴衡”。鉴别,评定。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又见诸考校,为鑑衡模范,昭不可掩。” 清 汪懋琨 《<白雨斋词话>序》:“予窃喜鉴衡不爽,而生之素所蓄积可知矣。”
宋代,方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