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斋叙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致远斋叙事]致远斋叙事原文
致远斋始戊辰岁,至今偻指卌五年。
伊犁回部金川两,缅甸台湾安南延。
昨近廓尔喀事竣,大功成计以十全。
用不得已非穷黩,实因助顺恩赖天。
耄耋归政候三岁,何敢更有他图焉。
与民休息戒已满,惟祈时若绥丰连。
[致远斋叙事]诗词问答
问:致远斋叙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致远斋叙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致远斋叙事]注释
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一
2. 斋建于戊辰年先是金川娑罗奔恃其碉险搆衅邻番畺吏请兵筹饷而司事者以怯缩老师弗克蒇功因于此间设石碉简佽飞之士习之未逾月得精兵二十人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先声所布番酋震惧乞降次年遂即此地立健锐营以时训练致远之效已肇于此由今追忆不觉四十五年矣
[致远斋叙事]参考注释
[致远斋叙事]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致远斋叙事]偻指
屈指而数;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致远斋叙事]回部
即回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 康熙 十二年, 吐鲁番 贡使至,表称 成吉思汗 裔,承 苏賚满 业,是则回部之为元裔,明如星日。”详“ 回疆 ”。
[致远斋叙事]缅甸
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西部。北邻中国。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人口4392万(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大量出口。
[致远斋叙事]台湾
台湾省,简称为“台”,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的0.38%,2013年人口总数达到2337.3517万(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辖22县、市,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 * 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
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达3952米,地跨北回归线,为热带、 * 带季风气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台湾省最早的居民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闽南语是台湾省民间的主要方言。南宋时澎湖属福建路。明代始称台湾,明末曾被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并进行开发。清代于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1895年被日本窃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1949年 * 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问题。1960年代台湾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实现经济腾飞,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和科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都很高,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已达到发达水平。
[致远斋叙事]廓尔
(1).开悟貌。觉悟貌。《文选·曹植<七启>》:“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张铣 注:“廓尔,开悟貌。”
(2).空阔貌。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
[致远斋叙事]大功
(1) 大功业,大功劳
(2) 奖励用语
记大功一次
[致远斋叙事]十全
原指医术高明、十治十愈,后指完美无缺
人都有缺点,哪能十全呢?
[致远斋叙事]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致远斋叙事]穷黩
见“ 穷兵黷武 ”。
[致远斋叙事]耄耋
犹高龄,高寿。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
[致远斋叙事]归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致远斋叙事]休息
(1) 休养生息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汉书·昭帝纪赞》
(2) 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孟冬纪》
(3) 停止
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鹖冠子·世兵》
万物变化,固亡休息。——《汉书·贾谊传》
[致远斋叙事]时若
四时和顺。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宋 苏轼 《春祈诸庙祝文》:“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