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_梅尧臣 | 宋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原文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譬身有两目,了然瞻视端。
邵南有遗风,源流应未殚。
所得六十章,小大珠落盘。
光彩若明月,射我枕席寒。
含香视草郎,下马一借观。
既观坐长叹,复想李杜韩。
愿执戈与戟,生死事将坛。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诗词问答

问:《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 书法图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_梅尧臣 | 宋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书法作品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参考注释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平淡

(1) 人的品性浑厚淡泊

性贵平淡

(2) 平常;没有曲折

平淡无奇

(3) 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题愈是富于诗意,表现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简略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了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考其时变,商其格製,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隐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我听了,心里到底了然点。”

(2).全然。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诗:“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2).明白;清楚。《新唐书·韦嗣立传》:“臣愿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来罪无重轻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还官,生者霑恩,则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瞭然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自 晋以来,文笔有别,判而益彰。 刘勰 所云:‘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涂辙瞭然。”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视端

目光端正。语本《国语·周语下》:“视无还,端也。”后亦以“视端”为正直坦诚之相。《宋史·张浚传》:“ 浚 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誑言,识者知为大器。”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邵南

即《召南》。《诗》十五国风之一。 召 在 岐山 之南,为 周 初 召公 奭 之封地。 晋 陶潜 《闲情赋》:“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餘歌。”《世说新语·言语》“ 王中郎 令 伏玄度 、 习凿齿 论 青 楚 人物”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凿齿 以 神农 生於 黔中 ,《邵南》咏其美化,《春秋》称其多才。”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遗风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扬郑卫之浩乐,结激 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所得

指所获得的东西

所得无几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小大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光彩

明亮而华丽。也作[光采]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枕席

(1) 铺在枕头上的凉席。也叫[枕头席儿]

(2) 枕头和席子,泛指床榻

不安枕席

(3) 枕籍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含香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 * 。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视草

(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汉书·淮南王刘安传》:“每为报书及赐,常召 司马相如 等视草乃遣。”《旧唐书·职官志二》:“ 玄宗 即位, 张説 、 陆坚 、 张九龄 、 徐安贞 、 张洎 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明史·文苑传四·陈仁锡》:“ 魏忠贤 冒边功、矫旨锡上公爵,给世券。 仁锡 当视草,持不可。其党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视草者,何必我!’ 忠贤 闻之怒。”参阅 明 张萱 《疑耀》卷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一。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借观

(1).借阅。《南史·王僧祐传》:“ 齐武帝 数閲武, 僧祐 献《讲武赋》, 王俭 借观,不与。”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黄叔扬传》:“ 黄鉞 字 叔扬 , 苏郡 常熟县 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 鉞 日游书肆中,见书,不问古今,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2).犹借鉴。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故其分门别类,勒成全书,亟自刊行者,意在借观邻国,作匡时之策也。”

(3).犹言试看,有引以为例之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汉 世街弹之制,集县民而致之,今虽不可行,借观农人之纳丁漕,分期赴县,率十餘日而竣,今若访问农民,亦自州县询之,夫何丛脞之有!”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长叹

悠长的叹气

长叹一声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李杜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死事

(1) 指为国事而死

饬死事

(2) 也指为国事而死的人

赏死事,恤孤寡。——《补记月令》

向死事之孤,其未有田宅得乎?…问死者之寡,其饩廪何如?——《管子·问》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诗文赏析

【原题】: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

,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_梅尧臣 | 宋代
  • 【产难】_释妙总 | 宋代
  • 【产难】_释妙总 | 宋代 >> 【产难】_释妙总 | 宋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_梅尧臣 | 宋代
  • 【咏史下嵇康】_陈普 | 宋代
  • 【咏史下嵇康】_陈普 | 宋代 >> 【咏史下嵇康】_陈普 | 宋代...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_梅尧臣 | 宋代
  • 【久留芜湖待巨卿仲甄不至】_李流谦 | 宋代
  • 【久留芜湖待巨卿仲甄不至】_李流谦 | 宋代 >> 【久留芜湖待巨卿仲甄不至】_李流谦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