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原文
夹路长松绿荫繁,送君从此入幽关。
铜瓶锡仗无拘系,正好窥寻瀑水源。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诗词问答
问:《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 书法图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书法作品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参考注释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夹路
列在道路两旁。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唐 岑参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诗:“駟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夹路苍冉古,迎人翠麓偏。”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绿荫
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
夏日绿荫遮阳,是避暑的好去处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送君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幽关
(1).深邃的关隘;紧闭的关门。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 唐 韩琮 《颍亭》诗:“ 潁 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2).道家谓两肾之间。《黄庭内景经·黄庭》:“玄泉幽关高崔巍。” 梁丘子 注:“两肾间为幽关。”
(3).犹玄关。指入道之门。《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玄关幽揵”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幽关忽其离揵,玄风暖以云頽。”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瓶锡
僧人所用的瓶钵和锡杖。亦借指僧侣或僧侣生涯。 五代 齐己 《夏日荆渚书怀》诗:“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唐 无名氏 《济度寺尼萧法愿墓志》:“瓶锡咸萃,冠盖毕臻。” 宋 司马光 《送文慧师归眉山》诗:“山鸟集掌中, 巴 猿侍瓶锡。”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拘系
见“ 拘繫 ”。
亦作“ 拘係 ”。1.拘禁。《易·随》:“拘係之,乃从维之。”《汉书·成帝纪》:“一人有辜,举宗拘繫。” 汉 徐干 《中论·亡国》:“囚人者,非必著之桎梏而置之囹圄之谓也,拘係之愁忧之之谓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严刑》:“平白地把人拘繫,絶灭天理,赤心报国遭罪戾。”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大男被拘繫,无由馈粥糜。”
(2).拘束;管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繫於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文》:“凡所教敕,谨闻命矣。以受性拘係,不闻礼义,设以天幸,为子所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繫得紧。”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泛舟乐》:“驾扁舟,水上飞,活神仙,不让伊,东西来往无拘繫。”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窥寻
仔细寻求;探索。 唐 方干 《僧院小泉井》诗:“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诗篇缀辑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 清 龚自珍 《曩在虹生坐上》诗之三:“ 何 肉 周 妻业并深,台宗古辙幸窥寻。”
闚尋:探求,寻求。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敢不自强衰退,悉意闚寻。”
[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水源
(1) 水道的源头或上游
(2) 河流的发源地或源头
(3) 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威胁要切断水源
孔武仲,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