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砚行】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金星砚行]金星砚行原文
星出云之端,石在溪之浔。
天上地下相绝几百千万里,砚中安得有星点点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
我疑星之飞流运动或不居,精采误落黟流深。
不然神灵悯恻学士久濡滞,故借光景资清吟。
或有感此理,杳默难推寻。
君不见虢山之石团团有桂在中象圆月,又不见庐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为寒林。
无重言,但置寒窗笔札往古研于今。
大刚无睢睢,至明无阴阴。
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砚之知音。
[金星砚行]诗词问答
问:金星砚行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金星砚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金星砚行]注释
1. 押侵韵
[金星砚行]参考注释
[金星砚行]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金星砚行]地下
(1) 处于、生长在或位于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茎
(2) 秘密活动
地下的革命活动
[金星砚行]相绝
(1).彼此隔绝。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2).与对方断绝往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 拂衣去,誓相絶。”
(3).相差极大。 宋 苏轼 《试馆职策问》之二:“夫治乱相絶,而安危之效,相反如此。愿考其政,察其俗,悉陈其所以然者。”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一日, 徽宗 顾见公,谓左右曰:‘给舍等耳,而服色相絶如此。’”
[金星砚行]百千
成百上升,极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金星砚行]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金星砚行]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金星砚行]飞流
(1).快速飞行。《汉书·天文志》:“彗孛飞流,日月薄食。” 蒋光慈 《在黑夜里》:“你的话如火焰一般的热烈、飞流。”
(2).指瀑布,飞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西北五六里,有 洪井 ,飞流悬注,其深无底。”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二:“军捫絶磴松根火,士接飞流马上泉。”
(3).流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於飞流,地眚见於震压。”《魏书·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繽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 魏收 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絶,流星迹存而不灭。”
[金星砚行]运动
(1) 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物体位置不断改变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可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向群众公开宣扬某种思想、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金星砚行]不居
(1).无人居住;不能居住。《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匱。”《汉书·严助传》:“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 颜师古 注:“地不可居。”
(2).不停留。《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郑玄 注:“不居,象风行不休止也。”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岁月曾几何,耆老逝不居。” 朱自清 《儿女》:“在这件事上,我现在毫不能有一定的主意;特别是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知道将来怎样?”
(3).不占有。《老子》:“功成而不居。”不居,一本作“弗居”。
[金星砚行]精采
亦作“ 精彩 ”。1.精神;神采。《文选·宋玉<神女赋>》:“目略微盼,精彩相授。” 李善 注:“精神光采相授与也。”《晋书·慕容超载记》:“精彩秀发,容止可观。”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俄而 文皇 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 鲁迅 《彷徨·祝福》:“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2).犹文采。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若文字有骨气,虽精采差减,正亦自佳。”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 紓 视 復 又弥下,辞无涓选,精采襍污,而更浸润 唐 人小説之风。”《唐人小说·李卫公靖》 汪辟疆 按语:“文中叙行雨一段,极有精采。”参见“ 文采 ”。
(3).光辉。 宋 杨万里 《题韩亭韩木》诗:“至今南斗无精彩,只放文星一点光。”《全元散曲·集贤宾·忆佳人》:“悬明镜月华精彩,撒残棋星斗斜横。”《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説:‘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4).形容事物佳妙出色。《朱子语类》卷八三:“《国语》与《左传》似出一手,然《国语》使人厌看,如 齐 、 楚 、 吴 、 越 诸处又精采。” 明 唐顺之 《与顾箬溪书》:“僕意欲明公於紧要处提掇一二作法源头出来,使后世为数学者识其大者得其义,识其小者得其数,则此书尤更觉精采耳。”
[金星砚行]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金星砚行]神灵
(1) 指各类神
上天神灵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异;神奇
生而神灵
(3) 指魂魄;灵魂
[金星砚行]悯恻
哀怜。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穷请命,未有所归,每念艰危,载深悯惻。”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嫒》:“上亦悯惻,遂罢戏而免 阿布思 之妻。” 严复 《道学外传》:“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悯惻不暇,安用讥评!”
[金星砚行]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金星砚行]濡滞
迟延;犹豫不决
将军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滞。——《禅真后史》
[金星砚行]借光
(1) 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荣耀
(2) 现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套语
借光让我下车
[金星砚行]清吟
清美的吟哦;清雅地吟诵。 唐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且约后期》诗:“閒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宋 曾巩 《芍药厅》诗:“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 济水 边。”《镜花缘》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纷霏之际,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金星砚行]有感
有感触;有感受。 宋 梅尧臣 《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诗:“揽衣方有感,还喜问来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磵香父子遗诗》:“先 磵翁 殁,以诸生终,未竟所学,同人咸深惜之。记所见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适。’”
[金星砚行]杳默
渺远而幽微。 唐 李翱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韩愈 送 郊 诗曰:‘作诗三百首,杳默 咸池 音。’” 宋 欧阳修 《应制赏花钓鱼》诗:“梦听钧天声杳默,日长化国景徘徊。”
[金星砚行]推寻
(1) 推演研究
这其中的文章还须细细推寻
(2) 推求寻索
[金星砚行]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金星砚行]团团
(1) 圆圆的样子
团团似明月
(2) 引申为肥胖
面团团
(3) 圆月
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宋· 孔平仲《月夜》
(4) 簇聚的样子
树碧团团
(5) 围绕、旋转的样子
团团一遭土墙
(6) 全部;到处
团团寻踪迹
(7) 球状物
捏成团团
[金星砚行]圆月
(1).圆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诗:“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诗:“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鲁迅 《呐喊·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3).指团茶。 宋 秦观 《茶臼》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錚鏦。”
[金星砚行]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金星砚行]相樛
亦作“ 相摎 ”。亦作“ 相繆 ”。相互缠结;纠缠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六:“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韩愈 《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宋 苏轼 《却鼠刀铭》:“文如连环,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诗:“緑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
[金星砚行]寒林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金星砚行]重言
(1).谓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语。《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长老乡閭尊重者也。” 陆德明 释文:“重言,谓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谦 集解:“其( 庄子 )託为 神农 、 黄帝 、 尧 、 舜 、 孔 、 颜 之类,言足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一说反复言之。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重,当为直容切。《广韵》:重,复也。 庄生 之文,注焉而不穷,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瑗字翼之见寄》诗:“常恐负吹嘘,终为重言累。”
(2).意味深重,语重心长的话。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许吾终不击 都 ,以子父交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 , 都 遂释然,不復兴意。”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德宗 ﹞常於便殿语 玄宗 朝,尤惜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祸,自 林甫 始也。’”
(1).再次申说。《列子·说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后汉书·郎顗传》:“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李贤 注:“重,再也。”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贵以微诚,披露肝胆。”
(2).口吃。《灵枢经·忧恚无言》:“其厌大而厚,则开闔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3).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迭字。如:《诗·周南·桃夭》“ * ,灼灼其华”中的“夭夭”、“灼灼”。如: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连用七组重言,以造成一种凄惋的情与景。
[金星砚行]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金星砚行]笔札
(1) 纸和笔
(2) 指文章、书信等
[金星砚行]往古
古代;古时候
往古来今
[金星砚行]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金星砚行]大刚
见“ 大纲 ”。
[金星砚行]睢睢
仰视貌。《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万众睢睢,惊怪连日。” 颜师古 注:“睢睢,仰目视貌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 宋 曾巩 《福州鳝溪祷雨文》:“餘丑成群,百十睢睢。跳踉出没,负力乘巇。” 明 唐顺之 《宿游塘书怀》诗:“脉脉常多病,睢睢竟寡谐。”
[金星砚行]至明
(1).极贤明。《荀子·正论》:“天下者……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汉书·文帝纪》:“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尹言过矣。上至明,岂重 逻 轻尹哉!”
(2).以指贤明的君主。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至明在上,无远弗宾。”
(3).极光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天出至明,众知类也,其伏无不炤也。”
[金星砚行]阴阴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马尊师》诗:“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昼阴阴。” 宋 苏轼 《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洗过了脸,我方走出房门,看看天气阴阴的,像要落雨的神气,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
(3).犹隐隐。微痛貌。《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王冰 注:“脾气主右,故右胠下阴阴然深慢痛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一会家阴阴的腹痛似锥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他心里阴阴作痛。”
荫蔽覆盖。
[金星砚行]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金星砚行]金星砚
砚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砚名》:“龙尾砚、金星砚……已上俱出 歙县 ,皆砚之异名。”参见“ 金星石 ”。
[金星砚行]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宋代,彭汝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