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九龄行】_曾澈 | 宋代

【九龄行】作者:曾澈 朝代:宋代

[九龄行]九龄行原文

我生九龄气食牛,喑呜顿挫无匹俦。
白云无根起天末。
一身万事同悠悠。
低头拱手事先觉,谈笑未了成仇雠。
一誉不足胜百毁,言语起灭如浮沤。
圣贤可与知者道,麟凤岂在山中游。
蘧然梦觉大槐国,江花昨夜生凉秋。

[九龄行]诗词问答

问:九龄行的作者是谁?答:曾澈
问:九龄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澈的名句有哪些?答:曾澈

[九龄行]参考注释

[九龄行]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九龄行]九龄

(1).九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

[九龄行]气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九龄行]喑呜

(1).悲咽。《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元年》:“寧伏欧刀以示远近!喑呜 * ,是非孰辨邪!” 胡三省 注:“《类篇》曰:‘啼泣无声谓之喑,叹伤谓之呜。’”

(2).吹奏乐器而不成曲调。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某之文如稚子吹塤,终日喑呜而不合律吕。”

(1).小怒。《文选·左思<吴都赋>》:“睚眦则挺剑,喑呜则弯弓。” 李周翰 注:“喑呜,含怒未发。言如此小怒,则拔剑弯弓,言勇狭也。”

(2).怒喝。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喑呜则山岳崩頽,叱咤则风云变色。” 明 唐顺之 《西峪山草堂记》:“而 殽 函 又 秦 汉 以来百战故处,过而览者,莫不踌蹰慨然,想见乎挥戈溅血虓虎喑呜之雄。” 徐迟 《黄山记》:“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九龄行]顿挫

(1) 疾病于其早期阶段即停止发展

感冒的顿挫

(2) 噪音的一般或特殊的节奏变换

(3) 停顿转折

抑扬顿挫地说

(4) 挫折

常遭顿挫

[九龄行]匹俦

(1).伴侣;配偶。 汉 王褒 《九怀·危俊》:“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儔。” 王逸 注:“歷观羣英,求妃合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王粲》诗:“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明 刘基 《隔谷歌》:“相彼鸿与鴈,亦各顾匹儔。”

(2).配得上的;比得上的。 晋 陶潜 《游斜川》诗:“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儔。” 逯钦立 注:“无匹俦,没有配得上的。” 唐 韩愈 《驽骥》诗:“騏驥生絶域,自矜无匹儔。”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规制骇心目,宏丽无匹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至如谈笑不惊,手刃仇讐,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儔哉!”

(3).同类。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 天池 之滨,大 江 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儔也。” 清 方文 《送侯赤社北归》诗:“我欲从此鸟,惜哉非匹儔。”

[九龄行]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九龄行]无根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

(3).比喻行踪无定。 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九龄行]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九龄行]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九龄行]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九龄行]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九龄行]低头

(1)

(2) 垂下头

低头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头认罪

[九龄行]拱手

(1) 妥协地;顺从地

拱手相让

(2) 容易,毫不费力地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 汉· 贾谊《过秦论》

[九龄行]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九龄行]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龄行]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九龄行]成仇

变成敌人

[九龄行]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九龄行]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九龄行]起灭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九龄行]浮沤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 清 恽敬 《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

[九龄行]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九龄行]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九龄行]麟凤

(1).麒麟和凤凰。《文选·汉武帝<贤良诏>》:“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李善 注引《礼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騏麟,皆在郊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麟凤与麏雉悬絶,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2).比喻才智出众的人。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 清 钱谦益 《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螟蛉有子,闺门聿著其恩勤;麟凤多才,邦家犹藉其长养。”

[九龄行]中游

(1) 河流介于上游和下游间的一段

(2) 比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位

安居中游

[九龄行]蘧然

惊喜;惊觉。《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 成玄英 疏:“蘧然是惊喜之貌。” 明 张煌言 《梦内》诗:“蘧然一枕成何事,乱逐秋风向 若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方握手殷殷,适母来抚摩,蘧然而觉,则一梦也。” 谭作民 《噩梦》诗:“蘧然奋醒一大梦,手挽 东海 洗眼孔。”

[九龄行]梦觉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 《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 《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鷄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九龄行]槐国

见“ 槐安国 ”。

[九龄行]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

  • 【鲸川八景莲塘雨声】_家铉翁 | 宋代
  • 【鲸川八景莲塘雨声】_家铉翁 | 宋代 >> 【鲸川八景莲塘雨声】_家铉翁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 【陈秘撰挽词】_楼钥 | 宋代
  • 【陈秘撰挽词】_楼钥 | 宋代 >> 【陈秘撰挽词】_楼钥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