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首·其四】作者:释守珣 朝代:宋代
[颂古四十首·其四]颂古四十首·其四原文
帝子游春不逐他,相邀诸姊入尸陀。
死人堆里出身路,拨动烟尘见也么。
灵利汉,不消多。
回头踏著自家底,洞云深处旧烟萝。
[颂古四十首·其四]诗词问答
问:颂古四十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释守珣
问:颂古四十首·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守珣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守珣
[颂古四十首·其四]注释
1. 押歌韵
2. 以上同上书卷三
[颂古四十首·其四]参考注释
[颂古四十首·其四]帝子
帝王的子女
[颂古四十首·其四]游春
游览春景;游赏春光;春天外出踏青
到郊外游春
[颂古四十首·其四]人堆
密集的人群。 茅盾 《子夜》六:“ 杜新箨 虽然不喜欢夹在人堆里抢话来说,可是大家都不出声的时候,他也不反对自己说几句。” 杨朔 《昨日的临汾》:“锣鼓的闹人声响,从人堆里传出来。”
[颂古四十首·其四]出身
(1) 一个人最初从事的职业和履历造成的身分
(2) 家庭经济基础所奠定的身分
(3) 指入仕之途
武举出身
[颂古四十首·其四]拨动
(1) 翻动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对位置
用拨火棍拨动壁炉的柴火,使它重新燃烧
(2) 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他用姆指拨动烟斗
[颂古四十首·其四]烟尘
(1) 烟灰
(2) 烟雾和尘埃
(3)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 高适《燕歌行》
九重城阙烟尘生。——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杜甫《为农》
[颂古四十首·其四]也么
衬词。无义。 唐 钟离权 《赠吕洞宾》诗:“説尽千般玄妙理,未必君心信也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肩担著铁斧来也么,一箇越添忿怒精神恶。”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只争个迟也么疾,英雄志不灰,有一日登鰲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气也么消,有书函将军仔细瞧。”
[颂古四十首·其四]灵利
灵巧,麻利
[颂古四十首·其四]不消
(1).抵不上;不当。《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王毛仲》:“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三:“便须起来和热喫,不消洗面裹头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愿时,一个钱也不消费得。”《花城》1981.6:“她接过篮子,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塞进孩子手里:‘给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而和气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访埃杂吟·宿开罗市旅馆》:“煒煒堡桥,霓虹夜不消。”
[颂古四十首·其四]头踏
(1).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二折:“老夫此来不张伞盖,不摆头踏,你知老夫的这意么?”《西游记》第十二回:“来到 东华门 前,正撞着宰相 萧瑀 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只见前边摆列着许多头踏,又有许多火把纱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排头踏青衣前走,高轩稳扇盖交抖。”参见“ 头答 ”、“ 头达 ”。
(2).形容威风。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四折:“俺孩儿便得来家,你看他参随人马甚头踏。”
[颂古四十首·其四]自家
〈方〉∶自己
[颂古四十首·其四]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颂古四十首·其四]烟萝
亦作“烟萝”。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宋代,释守珣,颂古四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