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可轩】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可轩]清可轩原文
金山屋包山,焦山山包屋。
包屋未免俭,包山未免俗。
昆明湖映带,万寿山阴麓。
恰当建三楹,石壁在其腹。
山包屋亦包,丰啬适兼足。
颜曰清可轩,可意饶清淑。
璆琳匪所宜,鼎彝或堪蓄。
挂琴拟号陶,安铫聊仿陆。
人尽返淳风,岂非天下福。
[清可轩]诗词问答
问:清可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清可轩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清可轩]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三
[清可轩]参考注释
[清可轩]金山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清可轩]焦山
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 长江 中,与 金山 对峙。相传 东汉 处士 焦先 隐此,故名。有 定慧寺 、 华严祠 、 三诏洞 、《瘗鹤铭》等胜迹。向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韩世忠 曾驻此抗击 金 兵。 宋 苏轼 《书焦山纶长老壁》诗:“法师住 焦山 ,而实未尝住。我来輒问法,法师了无语。”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东九里 江 中,与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汉 处士 焦先 隐此而名。或名 譙山 ,亦曰 浮玉山 。 刘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临 江 ,尝分兵戍此。 唐 时有 譙山 戍,盖‘焦’与‘譙’通称也。”
[清可轩]山包
〈方〉∶不高的小山
一个小山包,一棵小树…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奠基礼》
[清可轩]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清可轩]免俗
不拘世俗常情。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八:“这大概也还未能免俗。”
[清可轩]昆明湖
在今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万寿山 下。
[清可轩]映带
景物相互映衬
湖光山色,映带左右
[清可轩]万寿山
在 北京市 西郊 颐和园 内。原名 瓮山 , 清 乾隆 时改今名。高约百米。南临 昆明湖 ,山上建有 佛香阁 及 排云殿 等,风景秀丽,为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清可轩]阴麓
山的北麓。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乃渡 伊水 而东,南践 万安山 之阴麓,而鞲采之获甚伙。”
[清可轩]恰当
(1) 正好;适逢
恰当其时
(2) 合适;妥当
用词恰当
[清可轩]石壁
有相当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悬垂的悬崖或峭壁
[清可轩]可意
合意,中意
这间房子你住得可意吗?
[清可轩]清淑
(1).清和。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 衡山 之神既灵,而 郴 之为州,又当中州清淑气,蛇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宋 范成大 《邵阳口路粗恶积雨馀泞难行》诗:“不知清淑气,果復曾鬱积。”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天地间清淑之气,山水文章,交光互映。”
(2).清美,秀美。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雨中有泪亦悽愴,月下无人更清淑。” 明 刘基 《满庭芳·二月十一日寿石末公》词:“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五:“海宇平康,山川清淑。”
[清可轩]璆琳
(1).泛指美玉。《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 崐崙虚 之璆琳、琅玕焉。” 郭璞 注:“璆琳,美玉名。”《魏书·西域传·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务蚕田,多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朱鬣、明珠、夜光璧。”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蠙珠璆琳贡银鏤,铅松篠簜浮青柯。”
(2).喻贤才。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吾宗秉全璞, 楚 得璆琳最。”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为赋奕碁句,璆琳吐胷胁。”
[清可轩]所宜
适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
[清可轩]鼎彝
亦作“ 鼎彝 ”。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前郡尹 温太真 、 刘真长 ,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 李善 注:“《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 臧武仲 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器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清可轩]淳风
淳厚朴实的风土人情
[清可轩]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清可轩]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