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永遇乐 抽文契】_王哲 | 元代

【永遇乐 抽文契】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永遇乐-抽文契]永遇乐 抽文契原文

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
直至如今,四十八上,方是寻归计。
独担辛苦,为谁欢乐,决要捡抽文契。
这工钱、不曾取过,从前并无绾系。
锐然走出,没人拘管,欣许深要固蒂。
水畔云边,风前月下,占得真嘉致。
惺惺了了,玲珑清爽,复人烂银霞际。
一团儿、红囗炎炎,就中妙

[永遇乐-抽文契]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 抽文契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永遇乐 抽文契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永遇乐 抽文契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

[永遇乐-抽文契]参考注释

[永遇乐-抽文契]失笑

忍不住发笑

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苏轼《文与可笑筼筜谷偃竹记》

哑然失笑

[永遇乐-抽文契]幼小

年幼

幼小的心灵

[永遇乐-抽文契]身体

(1) 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

(2) 健康状况

她的身体很虚弱

[永遇乐-抽文契]直至

直待;一直达到

[永遇乐-抽文契]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永遇乐-抽文契]归计

(1).听从计策。《史记·淮阴侯列传》:“僕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汉书·陈汤传》:“愿归计彊 汉 ,遣子入侍。” 颜师古 注:“归计,谓归附而受计策也。”

(2).回家乡的打算、办法。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箇竹,残年合掛两梁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只领到一年前毕业回国时所应领的归国费,结局是仍然不能不作归计。”

[永遇乐-抽文契]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永遇乐-抽文契]欢乐

快乐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个欢乐的夜晚

[永遇乐-抽文契]文契

旧时买卖房地产、借贷等所立的契约

古代的圣像和文契

[永遇乐-抽文契]工钱

(1) 对劳动或个人服务所支付的钱

(2) 做零活儿的报酬

做套衣服要多少工钱

[永遇乐-抽文契]不曾

(1)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

[永遇乐-抽文契]从前

(1) 往昔,先前

从前香山观有个道士天天讲故事

(2) 曾经,一度

从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现在忘记了她的名字

[永遇乐-抽文契]没人

潜水的人。《庄子·达生》:“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郭象 注:“没人,谓能鶩没於水底。”《吕氏春秋·精谕》:“ 白公 曰:‘若以石投水奚若?’ 孔子 曰:‘没人能取之。’”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没人投深索千丈,探頷适遭龙伯睡。” 清 钱谦益 《李叔则<雾堂集>序》:“ 叔则 力雄健,既已絶流文海,以余老人为没人也,就而问涉焉。”

[永遇乐-抽文契]拘管

(1).管束;监督。 唐 孙棨 《北里志·张住住》:“及 住住 将笄,其家拘管甚切; 佛奴 稀得见之,又力窘不能致聘。” 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右奉圣旨宜令 杭州 每年特支钱五百贯与 表忠观 ,置簿拘管,只得修葺坟庙,不得别将支用。” 元 张可久 《醉太平·无题》曲:“小寃家怕不道心儿里爱,老妖精拘管的人来煞。”《 * 词话》第四五回:“姊妹们拘管得紧,老尊堂不放鬆。” 沉从文 《王谢子弟》:“把媳妇接过了门,拘管着男的。”

(2).拘禁管制。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太学生 刘黼 等八人,拘管 江西 、 湖南 州军,宗学生 于伯 等七人并削籍,拘管外宗司。”

[永遇乐-抽文契]深要

指机要事宜。《梁书·夏侯详传》:“变计之道,实资英断,此之深要,难以纸宣。”

[永遇乐-抽文契]水畔

水边。 唐 白居易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诗:“水畔竹林边,閒居二十年。” 冰心 《往事·悟》:“﹝他﹞从松影掩映中,翻身走下亭子,直到了水畔。”

[永遇乐-抽文契]风前月下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 金 马钰 《踏云行》词:“风前月下抚心琴,龙吟虎啸来参侍。”

[永遇乐-抽文契]嘉致

优美的景致。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 武陵 嘉致跡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太平广记》卷四九九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路群卢弘正》:“ 路 方于南垣茅亭肆目山雪,鹿巾鹤氅,搆火命觴,以赏嘉致。” 宋 欧阳修 《与程文简公》之五:“比者当驰问,示諭 柳湖 嘉致,诚愿有所述,以姓名附见为荣。”

[永遇乐-抽文契]惺惺

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永遇乐-抽文契]了了

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画了了。——明· 魏学洢《核舟记》

[永遇乐-抽文契]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永遇乐-抽文契]清爽

(1) 清新凉爽

雨后空气清爽

(2) 清雅豪爽

姿容美,更是风流清爽

(3) 轻松爽快

神气清爽

(4) 整洁;干净

收拾得倒也清爽

(5) 〈方〉∶清楚;明白

把问题弄清爽

(6) 〈方〉∶清淡爽口

这凉菜真清爽

[永遇乐-抽文契]烂银

(1).灿烂如银。形容雪白闪亮。 闽 徐夤 《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烂银基地薄红妆,羞杀千花百卉芳。” 宋 张孝祥 《浣溪沙·用沉约之韵》词:“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 清 金农 《忆家》诗:“烂银月色露檐垂,千里思家鴈信迟。” 杨朔 《雪浪花》:“﹝老渔民﹞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也似的新鲜鱼儿。”

(2).纯银;白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此可化铜二两为烂银……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虽经百火,柔软不变也。” 明 宋濂 《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章公神道碑铭》:“勑生蛰蛰千子孙,白笏堆床如烂银。”

[永遇乐-抽文契]霞际

云边。形容极高之处。 唐 孟郊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诗:“波中出 吴 境,霞际登 楚 岑。”

[永遇乐-抽文契]一团

(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永遇乐-抽文契]炎炎

(1)

(2) 形容夏天阳光猛烈

赤日炎炎

(3) 形容火势旺盛

炎炎的烈火

(4) 形容威势、气焰很盛

况彼正是炎炎之际,何事不可为?——《于谦全传》

[永遇乐-抽文契]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

  • 【悼深居迪元师兄】_无愠 | 元代
  • 【悼深居迪元师兄】_无愠 | 元代 >> 【悼深居迪元师兄】_无愠 | 元代...

  • 【木兰花慢 送张梦符治书赴召】_魏初 | 元代
  • 【木兰花慢 送张梦符治书赴召】_魏初 | 元代 >> 【木兰花慢 送张梦符治书赴召】_魏初 | 元代...

  • 【杂言·其二十九】_张达 | 元代
  • 【杂言·其二十九】_张达 | 元代 >> 【杂言·其二十九】_张达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