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_彭汝砺 | 宋代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原文

佛印电目海潮音,貌古瘦瘁如孤松。

心已了达诸佛相,酬酢纵横无滞碍。

以大慈悲为演说,登阐沈幽度众生。

至第一义而不传,而无一义不传者。

我今焚香赞叹礼,十方国土即闻知。

愿师与我及众生,一切长在真实地。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诗词问答

问:《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注释

1. 自注:陈舜俞记云,岩顶而电目,海口而潮音者,云居师也。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参考注释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佛印

(1).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唐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心持佛印久,摽割魔军退。”

(2). 宋 僧,名 了元 。字 觉老 ,与 苏轼 、 黄庭坚 相友善,能诗。 哲宗 元符 元年圆寂。《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 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 , 东坡 渐渐信心。” 清 孙枝蔚 《登妙高堂》诗:“ 佛印 苏公 在何处,高臺未入 雍门 弹。”参阅《续传灯录》卷五、《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电目

像闪电般发光的眼睛。 唐 吕温 《黄龙负舟赋》:“电目流光,金鳞耀色。”《水浒传》第十回:“初疑 炎帝 纵神驹,此方芻牧;又猜南方逐朱雀,遍处营巢。谁知是白地里起灾殃,也须信暗室中开电目。”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海潮音

(1).佛教语。海潮按时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萨应时适机说法的声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2).指僧众诵经的声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来时只识菩提路,去时还听海潮音。”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瘦瘁

瘦悴。 宋 苏轼 《与侄孙元老书》:“近来多病瘦瘁,不復如往日。”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孤松

单独生长的松树。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 张说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了达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酬酢

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是故可与酬酢。——《易·系辞》

不尚酬酢周旋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滞碍

阻碍;不通畅。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胷中无滞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则见天地万物,洪纤曲直,如清浄琉璃,无不洞彻,自此了无滞碍。”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若有创无因,於歷史习惯不合,必多滞碍难行之处。”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演说

发表的见解

将在电视上向全国发表演说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第一义

(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佛法品》:“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坛经·付嘱品》:“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迴向心地初。”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明 罗洪先 《论学书》:“力行是 孔 门第一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不传

不移动。《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几不传。” 郑玄 注:“传,移也。”

不传习。《史记·五帝纪论》:“ 孔子 所传 宰予 问《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传。” 司马贞 索隐:“二者皆非正经,故 汉 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多不传学也。”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焚香

(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赞叹

称赞;叹赏

赞叹不已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方国

(1).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诗·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郑玄 笺:“方国,四方来附者。”《宋书·蛮夷传·师子国》:“四海之外,无往不伏,方国诸王,莫不遣信奉献,以表归德之诚。”

(2).泛指天下,国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3).指四方州郡。《后汉书·胡广传》:“臣等窃以为 广 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寧方国。 陈留 近郡。今太守任缺。 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宋 苏轼 《赐新除翰林学士许将赴阙诏》:“出殿方国,则脩儒术以饰吏事;入备顾问,则酌民言以广上听。”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闻知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六]真实

与事实相符

真实的故事比虚假的小说还要奇妙

,

  •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_梅尧臣 | 宋代
  •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_梅尧臣 | 宋代 >>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_梅尧臣 | 宋代...

  • 【郎宫湖亭】_佚名 | 宋代
  • 【郎宫湖亭】_佚名 | 宋代 >> 【郎宫湖亭】_佚名 | 宋代...

  • 【句】_沈清友 | 宋代
  • 【句】_沈清友 | 宋代 >> 【句】_沈清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