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原文
常年看花时,辄苦风雨厄。
今年独异此,游人满阡陌。
翩翩出联骑,往往醉堕帻。
转盼桃杏空,遂见辛夷坼。
海棠尤可念,不耐暖日炙。
臙脂成白雪,其意亦自惜。
曾未淹旬时,春事欲扫迹。
安得爱花心,坚顽如铁石?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诗词问答
问:《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参考注释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常年
一般的年份
这儿小麦常年亩产五百斤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花时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独异
谓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夏侯始昌 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 夏侯胜 ……其传与 刘向 同,惟 刘歆 传独异。”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的宣战。”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游人
见[游客]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阡陌
(1) 田界
田连阡陌
(2)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田野,垄亩
援旗誓众,奋于阡陌之上。——晋· 陆机《豪士赋》序
(4) 比喻途径、门路
(5) 草野民间
倔起阡陌之中。——汉· 贾谊《过秦论上》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联骑
连骑;并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鐘。”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外。” 宋 张孝祥 《题真山观》:“ 张安国 设道供于 真山观 ,饭已,同 郭道深 、 滕子昭 、 吴仲权 、 陈叔蹇 联骑访 无无道人 。”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四月顶礼希,游人尚联骑。”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转盼
(1).目光流转。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之六:“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2).犹转眼。喻时间短促。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盼略 燕 楚 。”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世事升沉如转盼,算来由命不由人。” 清 黄景仁 《舟中望九华》诗:“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辛夷
香木名,指木兰
露申辛夷。——《楚辞·屈原·涉江》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可念
(1).可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可念此翁怀直道,也霑新国用轻刑。” 宋 陆游 《马上微雨》诗:“渚莲乃可念,泫泣如放妾。”参见“ 可怜 ”。
(2).可爱。《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汝出问此是谁家儿,奇可念。” 唐 韩愈 《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清 梅曾亮 《钵山余霞洞记》:“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参见“ 可爱 ”。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不耐
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郑玄 注:“耐,古书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 文帝 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 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 清 周亮工 《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
(2).不愿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白雪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意亦
(1).表示测度。大概,也许。 汉 张衡 《西京赋》:“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宜其可定以为天邑。”
(2).表示选择。还是。《荀子·修身》:“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战国策·秦策二》:“诚病乎?意亦思乎?”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淹旬
满旬,经过十天。 三国 魏明帝 《善哉行》:“行行日远,西背京 许 。游弗淹旬,遂届 扬 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夫人婢》:“夫人不淹旬遂病,踰月而卒。”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扫迹
见“ 扫跡 ”。
亦作“扫蹟”。1.扫帚扫过的痕迹。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2).扫除车轮痕迹。表示谢绝宾客。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跡。”
(3).指绝迹。 宋 陆游 《山园杂咏》之三:“俗客年来真扫迹,清樽日暮独忘归。”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花心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坚顽
(1).犹顽强坚定。 唐 白居易 《微之重夸州居寄怀》诗:“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相餘。”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至於蒙翳薈罗,恶木穴窟,蛇蜥虎豺,迎碍吞噬,以遂其高傲坚顽之势,非天意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而我坚顽守章句,壁间不彀空悬弨。”
(2).艰难坎坷。 宋 苏轼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3).犹坚硬。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古之石刻存于今者,惟石鼓也……外以木櫺护之,其石质坚顽,类今人马碓磑者。”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铁石
(1).铁矿石。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 耒阳县 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
(2).铁和石。比喻坚定不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烧丞相长史 王必 营” 裴松之 注引 晋 阴澹 《魏武故事》:“领长史 王必 ,是吾披荆斩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晋书·忠义传序》:“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 金 周昂 《孙资深岁寒堂》诗:“此心铁石无人会,唯有庭前柏树知。” 明 何景明 《送刘养和侍御谪金坛》诗:“风霜华杪留颜色,铁石人间识肺腑。”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