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暮春上浣)】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月(暮春上浣)]月(暮春上浣)原文
魄影已过弦,依依漾碧涟。
示虚中有实,几望必将圆。
桃柳争春夕,笙歌息暮烟。
平湖景已好,宁渠在秋天。
[月(暮春上浣)]诗词问答
问:月(暮春上浣)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月(暮春上浣)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月(暮春上浣)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月(暮春上浣)]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二
2. 暮春上浣
[月(暮春上浣)]参考注释
[月(暮春上浣)]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月(暮春上浣)]碧涟
绿水;清澈的水波。 唐 杜牧 《奉和仆射相公即事书成四韵》:“飘来鸡树凤池边,渐压琼枝冻碧涟。”
[月(暮春上浣)]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月(暮春上浣)]几望
称农历月之十四日。几,近;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虞翻 注:“几,近也。”《易·中孚》:“ *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孔颖达 疏:“充乎阴德之盛,如月之近望,故曰‘月几望’也。”《水浒传》第一○六回:“此时正是八月中旬望前天气,那轮几望的明月,照耀的如白昼一般。”
[月(暮春上浣)]必将
——用来表示不可避免性(或必然性)
事故必将发生
[月(暮春上浣)]争春
争艳于春日。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宋 陆游 《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 * 《游越秀公园》诗:“ 越秀公园 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月(暮春上浣)]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月(暮春上浣)]暮烟
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 靖 ,暮烟四合矣。”
见“ 暮烟 ”。
[月(暮春上浣)]宁渠
难道;如何。《史记·张仪列传》:“吾不及 苏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 赵 乎?为吾谢 苏君 , 苏君 之时, 仪 何敢言。且 苏君 在, 仪 寧渠能乎?” 司马贞 索隐:“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月(暮春上浣)]秋天
秋季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