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登大伾山】作者:王叔杲 朝代:明代
[初冬登大伾山]初冬登大伾山原文
初冬飞盖拂晴云,共陟嵯峨探秘文。
河势已非神禹凿,山形还是太行分。
崖端想像悬金粟,洞口虚无散紫氛。
登眺壮怀聊此寄,酒阑归路已斜曛。
[初冬登大伾山]诗词问答
问:初冬登大伾山的作者是谁?答:王叔杲
问:初冬登大伾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初冬登大伾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叔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叔杲
[初冬登大伾山]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八十二
[初冬登大伾山]参考注释
[初冬登大伾山]初冬
入冬的头一个月,即阴历十月
[初冬登大伾山]飞盖
(1).驰车;驱车。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詎假西园讌,无劳飞盖游。” 宋 徐铉 《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田园经雨緑分畦,飞盖间行九里堤。”
(2).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 晋 陆机 《挽歌诗》:“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陈书·徐陵传》:“高轩继路,飞盖相随。” 明 何景明 《观春雪》诗:“佳人御櫺轩,上客倚飞盖。”
[初冬登大伾山]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初冬登大伾山]秘文
(1).犹秘籍。难见之书。《后汉书·班固传上》:“啟发篇章,校理祕文。” 李贤 注:“祕文,祕书也。《孝经·鉤命决》曰:‘ 丘 掇祕文’也。”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后汉 延熹 二年始置监属大常寺掌禁中图书祕文,后併入中书。”
(2).指言符箓瑞应之纬书。 汉 王充 《论衡·实知》:“讖书祕文,远见未然,空虚暗昧,豫睹未有。”
[初冬登大伾山]河势
河水的流势,包括流量和流向。《宋史·河渠志二》:“ 河 势未可全夺,故为二股之策。” 清 梅曾亮 《栗恭勤公传》:“ 河 势变迁不常,衝非所防,遂成决口。”
[初冬登大伾山]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初冬登大伾山]山形
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初冬登大伾山]还是
(1)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2) 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仍要
今天咱们还是装运木料
(3) 仍然,照样
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
(4) 提议[是否这样]之意
你还是带上雨衣为好
(5)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你去,还是他去
(6) 另一方面
虽然嗓音嘶哑而聒耳,但她还是有着一股吸引人的热情
[初冬登大伾山]行分
分书而稍带行书体势的书体。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吾以 山谷 为行篆, 鲁公 为行隶, 北海 为行分也。”
[初冬登大伾山]想像
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初冬登大伾山]金粟
(1).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
(2).“ 金粟如来 ”的省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
(3).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宋 范成大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
(4).黄色花蕊。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
(5).比喻灯花、烛花。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 许光治 《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
(6).首饰名。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 华锺彦 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
(7).山名。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玄宗 尝謁 桥陵 ,至 金粟山 ,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后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 鼎湖 龙作雨, 金粟 鸟呼风。”
[初冬登大伾山]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初冬登大伾山]登眺
登高远望。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峯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宋 王安石 《赠宝觉》诗序:“闻 化城阁 甚壮丽,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赋是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自入馆以来,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闭之。”
[初冬登大伾山]壮怀
豪壮的胸怀。 唐 韩愈 《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明 张煌言 《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 清 龚自珍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初冬登大伾山]酒阑
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 吕公 因目固留 高祖 。”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 杜甫 《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二》:“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初冬登大伾山]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初冬登大伾山]斜曛
(1).黄昏,傍晚。 元 陈旅 《题韩伯清所藏郭天锡画》诗:“岁晚怀人增感慨,晴窻展玩到斜曛。” 明 孙柚 《琴心记·汉宫春晓》:“嬾结芙蓉带,愁鬆翡翠裙。晓来香阁坐,常恐又斜曛。”
(2).落日的馀辉。 清 周亮工 《同箨庵酌第二泉竟》诗之一:“轻舟能暂泊,扶老送斜曛。” 林纾 《题画》诗:“危栈黏天路不分,鞭丝帽影印斜曛。”
明代,王叔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