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有桥兄】作者:陈纪 朝代:宋代
[哭有桥兄]哭有桥兄原文
前辈风流尽,乡枌孰表们。
如公又凋谢,末俗恐浇漓。
幼学皆真践,濒危属相思。
端为吾道恸,不但器吾私。
[哭有桥兄]诗词问答
问:哭有桥兄的作者是谁?答:陈纪
问:哭有桥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纪的名句有哪些?答:陈纪
[哭有桥兄]参考注释
[哭有桥兄]前辈
(1)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的前辈
(2)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哭有桥兄]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哭有桥兄]乡枌
家乡。枌,指 枌榆社 , 汉高祖 刘邦 的故乡。后因借称家乡为“乡枌”。 宋 苏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槃为寿》诗:“问君何时返乡枌,收拾散亡理放纷。” 宋 陆游 《感怀》诗:“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 清 张芾 《复曾国藩书》:“ 楚 中兵刀犹足, 秦关 则甚空虚。西望乡枌,益形蹙额。”
[哭有桥兄]凋谢
(1) 草木花叶枯落
花瓶里的旧花凋谢了
(2) 比喻老年人死亡
朋友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哭有桥兄]末俗
(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哭有桥兄]浇漓
亦作“ 浇醨 ”。1.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政犹蹐驳,俗尚浇醨,当是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德济斋夫子》:“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嘆息者也!’”
(2).文风浮艳不实。《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 道 尤长於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醨之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 唐 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3).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泉》:“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哭有桥兄]幼学
(1).《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 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宋 陆游 《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於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卓然为奇童矣。”
(2).称初入学的学童。《天雨花》第十二回:“众人尽赞 黄小姐 ,真乃仙才天纵成;此诗全不似幼学, 静英 谦逊不停声。”
[哭有桥兄]真践
犹实践;真正实行。《宋史·徐侨传》:“其学一以真践实履为尚。”《花月痕》第十五回:“试问苍苍,当日 长生殿 里,私誓果能真践?只地久天长,离恨无限!”
[哭有桥兄]濒危
临近危境,也指病危将死
[哭有桥兄]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哭有桥兄]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哭有桥兄]不但
不仅,不只是——用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的前一分句,指出并承认某层意思,后一分句常有[而且]、[并且]、[也]、[还]、[又]等词相呼应,表示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我们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
宋代,陈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