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作者:灵佑 朝代:唐代
[偈]偈原文
不是沩山不是牛,一身两号实难酬。
离却两头应须道,如何道德出常流。
[偈]诗词问答
问:偈的作者是谁?答:灵佑
问: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偈]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2. 《五灯会元》卷九。
[偈]参考注释
[偈]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偈]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偈]离却
犹离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清 吴锡麒 《观潮》套曲:“渐离却樟亭赤岸,一路的和沙折柳。”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嫦娥:可怜它(天上的桂树)离却故乡(地下),孤身独自。”
[偈]两头
(1) 两端
甘蔗没有两头甜
(2) 两方面
我招谁惹谁了,弄得个两头受气
[偈]应须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偈]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偈]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偈]常流
(1).长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司马贞 索隐:“常流,犹长流也。”
(2).河流的正道。《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司马贞 索隐:“言 河 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
(3).凡庸之辈。《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旧唐书·陆元方传》:“ 陆景初 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 高 氏世居畎亩,没没于常流,殆与草木共腐。”《明史·费震传》:“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
(4).常例。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斯岂非国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唐代,灵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