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益王】作者:朱多炡 朝代:明代
[上益王]上益王原文
睿德隆公族,英才丽本支。
三雍陋河间,七步浅临淄。
潇洒游仙咏,从容乐善辞。
问遗偏宠渥,锡予倍恩私。
手敕家人礼,亲贤国士知。
纶言天只尺,宫扇墨淋漓。
九子罗圭冕,诸王属屏维。
具瞻龙种贵,悉览凤雏仪。
夜照青藜杖,秋荣桂树枝。
虚车名并美,拥彗节逾卑。
丹洞穿兔苑,麻源到雁池。
瓜筵文玳瑁,药碗妙琉璃。
大火西流候,长庚正耀时。
茹茅京氏《易》,松柏楚元诗。
鸟爪羞麟脯,神功酿蚁卮。
遥遥颂磐石,黄发以为期。
[上益王]诗词问答
问:上益王的作者是谁?答:朱多炡
问:上益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上益王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朱多炡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多炡
[上益王]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支韵
[上益王]参考注释
[上益王]睿德
皇帝的恩德。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序:“由是文武百辟僉拜手稽首而颺言曰:‘大哉睿德!合於玄造。’” 明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睿德隆 虞 秩,崇僚肃 楚 征。”
[上益王]公族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 毛 传:“公族,公属。” 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章炳麟 《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 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
(2).指公族大夫。《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 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上益王]英才
才华杰出的人
一代英才
[上益王]本支
亦作“ 本枝 ”。1.同一家族的嫡系和庶出子孙。《汉书·韦玄成传》:“子孙本支,陈锡无疆。”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效足中黄,殉驱驰兮;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宋 苏轼 《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乃眷贤王,篤生兹日,本枝之庆,华萼相承。” 清 赵翼 《金川门》诗:“ 临淄 自能厚本支, 临贺 岂遂干伦纪,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 若敖 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优待 清 室本支, 北京城 或 正定府 另造洋式房屋安置。”参见“ 本支百世 ”。
(2).原栖的树枝,指旧巢。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宿鸟恋本枝,安辞穷且栖。”
[上益王]三雍
亦称“ 三雍宫 ”。 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 武帝 时, 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 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 唐 张继 《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上益王]河间
水流方向一致的相邻河流之间的地区
[上益王]七步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上益王]临淄
齐国 故城。在 山东省 淄博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周 初封 吕尚 于 齐 ,建都于此,名 营丘 , 齐胡公 迁都 薄姑 , 齐献公 元年又迁回,称 临淄 。 春秋 战国 时先后作为 姜齐 与 田齐 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 韶院村 ,传为 孔子 在 齐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上益王]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上益王]游仙
(1).漫游仙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泛指游仙诗。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沉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上益王]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上益王]善辞
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 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上益王]问遗
(1).指贿赂。《史记·酷吏列传》:“ 都 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旧唐书·良吏传下·范传正》:“及为廉察,颇事奢侈,厚以财货问遗权贵,视公蓄如私藏,幸而不至甚败。” 清 钱谦益 《送瞿起田令永丰序》:“某善问遗,居间请求。”
(2).慰劳馈赠。《汉书·娄敬传》:“阶下以岁时 汉 所餘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諭以礼节。” 颜师古 注:“问遗,谓餉馈之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繚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 李泌 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赐民间以囊,盛百果穀瓜李种相问遗。”
[上益王]偏宠
上对下偏爱
[上益王]锡予
亦作“ 锡与 ”。1.赐给。《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汉 班固 《 * 通·考黜》引作“何锡与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 周武王 以 殷 民六族给 鲁公 伯禽 、 殷 民七族给 卫康叔 , 怀 姓九宗给 唐叔虞 ……老 * 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
(2).指赐给的财物。 明 归有光 《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丁寧,锡予优渥。”
[上益王]恩私
(1).所宠爱的人。《后汉书·桓帝纪》:“於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犹恩惠,恩宠。 唐 杜甫 《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詔许归蓬蓽。”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清 赵翼 《六哀诗》之四:“作诗记恩私,长歌以当哭。”
(3).恩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夫人乃説此断头话!”
[上益王]手敕
亦作“ 手勅 ”。手诏。《宋书·谢弘微传》:“书皆是 太祖 手勑。”《周书·宇文亮传》:“ 晋公 护 诛后, 亮 心不自安,唯纵酒而已。 高祖 手勑让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上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 大河 以东,谨守 关西 而已。’” 明 张居正 《恭谢手敕疏》:“今日伏蒙圣恩,特降手勅。”
[上益王]家人
(1) 家庭成员
家人团聚
(2) 旧称仆人
(3) 指平民
[上益王]亲贤
(1).喜爱贤能的。《礼记·表记》:“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 孔颖达 疏:“言父之於子若见贤者,则亲爱之,若见无能者,则 * 之。”
(2).亲近贤人,爱慕贤才。《晋书·孝怀帝纪》:“二相经营王室,志寧社稷,储贰之重,宜归时望,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 性农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宠於 吉安 者,其亲贤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
(3).亲戚与贤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地尊礼絶,亲贤莫贰。” 吕向 注:“位居尊重之地,与百官礼仪隔絶,则亲戚贤臣皆无有二心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论》:“自古帝王之兴,虽係之于歷数,至於经启多难,莫不兼藉亲贤。” 唐 杜甫 《有感》诗之四:“授鉞亲贤往,卑宫制詔遥。”
[上益王]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上益王]纶言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上益王]只尺
亦写作“只赤”。咫尺。形容距离短。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六九:“只尺愁风雨, 匡庐 不可登。” 清 方文 《宿义津桥不及访姚休那先生寄此》诗之一:“只尺南村路,依依有梦亲。” 邓溥 《诸岩开朗者以风洞为最》诗:“天工肯落他山后,土著翻令只赤疑。”
[上益王]宫扇
(1).即团扇。宫中多用之,故名。 元 吴莱 《宋度宗御书福王庆寿宫扇》诗:“岁周甲子寿筵开,宾客满堂宫扇来。” 明 陈三岛 《川扇》诗:“险絶 蚕丛 地,繇来宫扇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 香君 ,永为订盟之物罢。”《红楼梦》第二八回:“﹝ 袭人 ﹞説着,命小丫头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出来:却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参见“ 团扇 ”。
(2).古代朝廷仪仗的一种。皇帝所用的障扇。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宋 曾巩 《和御制上元观灯》:“翠幰霓旌夹露臺,夜凉宫扇月中开。”《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着天子升了宝座。”
[上益王]淋漓
(1)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淋漓不净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上益王]九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 * 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上益王]诸王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魏国 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僚,皆如 汉 初诸王之制。”
(2).众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 元 白珽 《湖居杂兴》诗之一:“御舟初出赏春霏,传是诸王与后妃。”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五车南六星曰诸王,察诸侯存亡。”
[上益王]具瞻
(1).谓为众人所瞻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 尹 ,民具尔瞻。” 毛 传:“具,俱;瞻,视。” 郑玄 笺:“此言 尹氏 汝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汝之所为。”《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 宋 周必大 《二志堂诗话·辨欧阳公释奠诗》:“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
(2).指宰辅重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吕向 注:“具瞻、台衡并宰相之位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在具瞻之地,自有国容。”
[上益王]龙种
(1).龙所传种。 北周 庾信 《春赋》:“马是 天池 之龙种,带乃 荆山 之玉梁。”
(2).指骏马。《魏书·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回千餘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 宋 苏轼 《韦偃<牧马图>》诗:“龙种尚与駑駘游,长秸短豆岂我羞。”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二六:“天闲十万匹,对此皆凡材。倾都看龙种,选日登 燕臺 。”
(3).喻俊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龙种来归》:“ 庞焕 去官还乡,里人曰:‘我家池里龙种来归。’”
(4).指帝王的子孙。《隋书·房陵王勇传》:“ 长寧王 儼 , 勇 长子也。诞乳之初,以报 高祖 , 高祖 曰:‘此即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 云定兴 奏曰:‘天生龙种,所以因云而出。’时人以为敏对。”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讳 琮 字某, 文帝 之孙, 纪王 之子,龙种异品,凤毛秀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沧桑已换红羊刼,龙种五王从此絶。”
(5).竹的别名。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龙种生 南岳 ,孤翠鬱亭亭。”
[上益王]凤雏
小凤凰。喻年少而将有作为的人
庞统有凤雏之称
[上益王]夜照
(1).萤火虫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萤火,一名夜照。”
(2).夜间使用的护照。 孙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那种护照又分作两种,在白天有日照,在晚间有夜照。”
[上益王]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上益王]秋荣
秋花。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潯。”
[上益王]树枝
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上益王]拥彗
拿扫帚扫门。[慧]也作[蔧],表示恭恭敬敬迎接宾客或长者
如燕, 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座而受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谓为之扫地,以衣袂拥帚而却行,恐尘埃之及者,所以为敬也。]
[上益王]洞穿
(1) 击穿物体
一个强壮的战士,他还穿着一件 * 洞穿的军衣
(2) 清楚地看出
吉云一眼洞穿他的恶念,但不躲避,也不惊慌
[上益王]兔苑
即 兔园 。 唐 罗隐 《所思》诗:“ 梁王 兔苑 荆榛里, 煬帝 鸡臺 梦想中。”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 兔苑 风移,爱甘棠而益茂; 龙池 天近,著温树之重芳。” 明 杨涟 《题柏子园青芸阁》诗:“繁臺 兔苑 今禾黍,日暮凭栏思不禁。”参见“ 兔园 ”。
[上益王]雁池
亦作“鴈池”。1. 汉 梁孝王 刘武 所筑 兔园 中的池沼名。《三辅黄图·甘泉宫》:“ 梁孝王 好营宫苑囿之乐,作 曜华宫 ,筑 兔园 ,园中右 百灵山 ……又有 鴈池 ,池閒有鹤洲、鳧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毕有。”
(2).借指帝王所居园林中的池沼。 唐 高适 《别韦参军》诗:“ 兔苑 为农岁不登, 雁池 垂钓心长苦。” 明 唐顺之 《赵府奉祀正王君墓志铭》:“如 王君 者,纵不能宦达,然使其得曳裾王门而驂后乘于 雁池 、 菟苑 之间,亦未为不遇也。”
[上益王]玳瑁
(1) 热带和 * 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贸易上的优良龟甲
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2) 从玳瑁龟壳上取得的玳瑁片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上益王]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上益王]大火
(1).星宿名。即心宿。《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 郭璞 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 宋 司马光 《八月五日夜省直》诗:“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西游记》第二二回:“光阴迅速,歷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上益王]长庚
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称——亦称[太白]
东有启明,西有 长庚。——《诗·小雅·大东》
[上益王]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上益王]鸟爪
(1).鸟的脚爪。多比喻仙人纤细的手指。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鸟爪。”《云笈七籤》卷一○九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蔡经》:“又 * 手爪,不似人形,皆似鸟爪。” 宋 马令 《南唐书·方术传·耿先生》:“女冠 耿先生 ,鸟爪玉貌,宛然神僊。” 宋 陆游 《书怀》诗:“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2).一种上好的茶叶。 宋 梅尧臣 《平山堂留题》诗:“ 陆羽 井苔黏瓦缸,煎鐺泻鼎声淙淙。雨牙鸟爪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 庞 。”
(3).山峰名。在今 南京 锺山 。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龙腰蟠故国, 鸟爪 寄层巔。” 王文诰 辑注:“ 王註厚 曰:‘山有 鸟爪峰 。’ 次公 曰:‘《高僧传》: 誌公 生於鹰窠,手类鸟爪,死葬於此山上。’”
[上益王]麟脯
干麒麟肉。 晋 葛洪 《神仙传· * 》:“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餚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於内外。擘脯行之如栢灵,云是麟脯也。” 宋 刘过 《四犯剪梅花·上建康钱大郎寿》词:“麟脯杯行,狨韉坐稳,内家宣劝。” 清 周亮工 《己丑佟怀东斋中分得 * 降蔡经家》诗:“未能控鹤分麟脯,愿见牵牛渡鹊梁。”
[上益王]神功
(1).神一般的功绩。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神功无纪,作物何称。” 吕延济 注:“谓 高祖 神妙之功无能记述。”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窃仰鸿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
(2).神灵的功力。《南史·谢惠连传》:“﹝ 灵运 ﹞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众人,十分欢喜,称谢 公孙胜 神功道德。”
[上益王]遥遥
(1) 距离很远
遥遥百有余里。——《广东军务记》
(2) 时间久远
遥遥无期
(3) 漂遥流动的样子
舟遥遥以轻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上益王]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坚如磐石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上益王]黄发
指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黄发垂髫。——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上益王]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明代,朱多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