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和尚赞】作者:释智遇 朝代:宋代
[松源和尚赞]松源和尚赞原文
水庵室里争锋,一撑打得耳聋。
从芘唤钟作瓮,灭却杨岐正宗。
自谓水庵可入,却言不识中峰。
[松源和尚赞]诗词问答
问:松源和尚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智遇
问:松源和尚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遇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遇
[松源和尚赞]参考注释
[松源和尚赞]争锋
争胜,争强
愿上惧无与楚争锋。——《汉书·张良传》
不可与争锋。——《三国志·诸葛亮传》
[松源和尚赞]耳聋
听不见声音
[松源和尚赞]灭却
见“ 灭却 ”。
亦作“ 灭却 ”。熄掉;消除。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第一灭却心头火,第二解开眉间锁。” 郭沫若 《羽书集·抗战与觉悟》:“我们的这次神圣战争是灭却了自己的私欲而保持人类的天理。”
[松源和尚赞]杨岐
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 墨 踵,你为人莫守 杨 岐。”参见“ 杨朱泣岐 ”。
[松源和尚赞]正宗
原为佛教始祖教义的嫡系相承者;泛指嫡传承继
[松源和尚赞]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宋代,释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