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作者:严粲 朝代:宋代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原文
借得山中集,尘埃一半侵。
读来知句好,老去向谁吟。
高义先投刺,忘怀肯抱琴。
茅斋亦相约,樽酒要同斟。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诗词问答
问:《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的作者是谁?答:严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严粲的名句有哪些?答:严粲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参考注释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去向
所去的方向
去向未定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高义
指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正义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投刺
(1).投递名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 元慎 称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诗:“ 禰生 投刺游, 王粲 吟诗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黄远庸 《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盖是日乃 中山君 不见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见。”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滂 覩时方艰难,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及 赐 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 恢 独诣闕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輟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茅斋
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清 唐孙华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芜合,茅斋白日长。”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相约
互相约好;经过商量而定好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同斟
一同饮酒。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会随仙羽化,香蚁且同斟。” 宋 秦观 《拟韦应物》诗:“邻父缩新醅,林下邀同斟。”
严粲,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