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八首】作者:释从瑾 朝代:宋代
[颂古三十八首]颂古三十八首原文
家家门口透长安,不见纤毫眼界宽。
无法无人谁付嘱,难兄难自相谩。
[颂古三十八首]诗词问答
问:颂古三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释从瑾
问:颂古三十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从瑾的名句有哪些?答:释从瑾
[颂古三十八首]释从瑾颂古三十八首 书法图
颂古三十八首书法作品
[颂古三十八首]参考注释
[颂古三十八首]家家
每户
[颂古三十八首]门口
(1) 进出房间的地区或通道口
(2) 在围墙、篱笆或栅栏上的洞口;尤指可以用活动框架或门来关闭的洞口
(3) 门跟前,进入建筑物或场所的入口处的近旁
走过学校门口
[颂古三十八首]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颂古三十八首]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颂古三十八首]纤毫
亦作“纎豪”。极其细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清修公正,纤毫无私。” 唐 杜甫 《夏夜叹》:“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纎豪不似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月射四壁,纤毫毕照。” 叶圣陶 《倪焕之》六:“这可爱的剪影,纤毫不漏地印在 焕之 的眼里,同时也印在他的心里。”
[颂古三十八首]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颂古三十八首]无法
没辙,想不出办法
我无法做出这道题
[颂古三十八首]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颂古三十八首]付嘱
吩咐;叮嘱。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故将仪貌若生而葢棺,晦朔不逾而啟土,从付嘱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临川巫》:“巫知必死,正付嘱后事,忽如人击其背,即踣于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又付嘱再四, 吴 鋭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復。”
[颂古三十八首]难兄
犹贤兄。 唐 无可 《送喻凫及第归阳羡》诗:“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难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参见“ 难兄难弟 ”。
[颂古三十八首]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宋代,释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