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作者:谢应芳 朝代:元代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原文
秋色净如洗,南极瑞光多。
秦驻山中隐者,弧矢挂烟萝。
野老敲门看竹,珍重主人留客,呼酒泻金荷。
为问春秋多少,笑道明年六十,勋业竟蹉跎。
万钟禄,千驷马,待如何。
洛阳城市,又看荆棘卧铜驼。
且喜阶前玉树,五色*雏俱好,把此瑟琴和。
一曲华胥引,双鬓雪儿歌。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 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的作者是谁?答:谢应芳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谢应芳的名句有哪些?答:谢应芳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参考注释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南极
(1)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瑞光
吉祥之光。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应荐臻,瑞光频朗。” 宋 苏轼 《和子由中秋见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见説仙家旧风度。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中隐
指闲官。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閒胜暂閒。”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十诗》之五:“中隐冷官閒况味,归心无日不山林。”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弧矢
(1).弓箭。《易·繫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封 泰山 ,进次 滎阳 旃然河 上,见黑龙,命弧矢射之,矢发龙潜藏。”《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初,帝御弧矢,以弦激致目眚,至是始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汝欲食羊豕,我偏以汝饲虎狼,遽喝下马,夺其弧矢。”
(2).谓武功。 明 杨一清 《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弧矢威天下,雷霆震域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忘本》:“上尝曰:‘ 周 家以稼穡开基,我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废武?’”
(3).指兵事,战乱。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奉命离京出帝都,驱驰鞍马又当途。只因玉璧亲临 赵 ,弧矢之间显丈夫。”
(4).古代国君世子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期其有志于远大。后因以“弧矢”喻生男孩。亦指男子当从小立大志。《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疏》:“弧矢夙陈,珪璋攸覿。”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士生始堕地,弧矢志四方。”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弧矢怀樽俎,嘆铜驼荆棘,干戈旁午,英雄困尘土。”
(5).古星名。又名天弓。属井宿。简称弧。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八星如弓形,外一星象矢,分属于大犬、南船两星座。 唐 卢仝 《月蚀诗》:“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诗:“天狼耀其精,弧矢不敢张。”
(6).古数学名词。谓弓形的运算及其应用。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乃其举世界之中之外之诸有,至於竭 恒 沙之数而不可殫,即 隶首 復兴,弧矢勾股操其法……亦日且不给矣。”《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二·弧矢算术》:“弧矢之法,始於 元 郭守敬 《授时歷草》,其有《弧背求矢草》,立天元一为矢云云…… 明 唐顺之 谓为步日躔月离源头,作《弧矢论》以示 顾应祥 , 应祥 遂演为是书。”
(7).指弓形。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若更於大方之外,增四弧矢,如《周礼》衍羡之法,以证围径真旨,而方田少广诸章,其餘事耳。”
(8).或指弓形的高。 茅以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经,而是大大小于半经,这个高度叫做弧矢。”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烟萝
亦作“烟萝”。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敲门
(1).叩门。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和两个公人来到庄院敲门。” 巴金 《利娜》上篇:“一群一群的男女修士挨家挨门地敲门。”
(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宋史·礼志十八》:“诸王纳妃。 宋 朝之制,诸王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敲门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綵四十匹。”原注:“即古之纳采。”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看竹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留客
(1).使人留连忘返。《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记·滑稽列传》:“ 豹 曰:‘廷掾起矣。状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陈遵投辖》:“ 陈遵 閒尝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车辖投井中,史家记此一事,以见 遵 平时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瓒 《送张天民》诗:“湖鱼入饌常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金荷
(1).见“ 金荷叶 ”。
(2).烛台上承烛泪的器皿。形如莲叶,用金、银或铜制成,亦借指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絳臺高,金荷小,银釭犹灿。”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日闺思》曲:“铅华泪洗,金荷烬冷,银蒜帘垂。” 清 陈维崧 《换巢鸾凤·咏烛》词:“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脛沉沉。”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道明
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不知 林邑 地,犹隔道明天。”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勋业
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蹉跎
(1)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
(2) 失足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万钟
指丰富的粮食。钟,古量器名
万钟则不辨礼义。——《孟子·告子上》
万钟于我何加焉。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驷马
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阳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铜驼
亦作“ 铜駞 ”。1.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晋 陆翙 《邺中记》:“二铜駞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三尺,脊如马鞍,在 中阳门 外,夹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元帝 竟陵 元年, 长陵 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元 萨都剌 《梅仙山行》:“ 咸阳 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六句之一》诗:“铜驼堙没宫门草,金狄摩挲海上尘。”
(2).即 铜驼街 。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东门向 金马 ,南陌接 铜驼 。” 金 元好问 《送张君美往南中》诗:“ 阳平 城边握君手,不似 铜駞 洛阳 陌。” 清 顾炎武 《洛阳》诗:“ 金谷 荒烟合, 铜駞 蔓草縈。”参见“ 铜驼街 ”。
(3).借指京城,宫廷。 明 许潮 《龙山宴》:“ 洛阳 禾黍西风乱,铜驼王气朝云散。”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且喜
犹言可喜、幸喜。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员外,且喜且喜,小姐説今夜晚间约定在 玉清庵 中与你赴期,教我先将的鸳鸯被来了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説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且喜是月半天气,还辨得出影响来。” * 《和 * 同志七绝》之四:“抗战连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玉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3).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 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4).美丽的树。 唐 宋之问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萨都剌 《望金陵》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刘献廷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緑玉树,横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盖的树。 唐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跡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金人瑞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6).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
(7).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孙周卿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釵。”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瑟琴
(1).瑟与琴。《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晋 成公绥 《啸赋》:“清激切於竽笙,优润和於瑟琴。”《宋书·乐志二》:“庭列宫县,陛罗瑟琴。” 元 张昱 《留别姻家吴子道理问》诗:“明年不待梧桐雨,来听高堂鼓瑟琴。”
(2).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3).指夫妻和好。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虽未通币帛之仪,料必作瑟琴之眷。”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水调歌头-茅仲良初度席上赋]雪儿
(1). 唐 李密 爱姬。能歌舞。 密 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 雪儿 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守辞》。 清 孙枝蔚 《对酒》诗:“鶯歌 雪儿 曲,榆坠 沉郎 钱。”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宋 苏轼 《浣溪沙·有感》词:“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 雪儿 书。”
(2).雪。《水浒传》第十回:“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
元代,谢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