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作者:王之道 朝代:宋代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原文
叶底芳蕤如缀。
坐对广庭忘味。
娇呆最怜伊,乱糁舞馀风袂。
贪喜。
贪喜。
不觉宝钗斜坠。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诗词问答
问: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参考注释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 晋 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晋 张协 《杂诗》之二:“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清 龚自珍 《江城子》词:“小窗梅雨浥空卮,掬芳蕤,播幽篱。”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广庭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忘味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 班固 《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 韩娥 餘音是实。”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风袂
指随风飘动的衣袖。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乐天>》:“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 元 王恽 《登凌云阁》诗:“布衣尘满戴儒冠,风袂来登上将坛。”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如梦令(和张文伯木犀)]宝钗
(1).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南朝 梁 何逊 《咏照镜》:“宝釵若可间,金鈿畏相逼。” 唐 李贺 《少年乐》诗:“ 陆郎 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釵金翡翠。” 宋 刘过 《谒金门·次京口赋》词:“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釵留半股。”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宝釵罗带,非高蹈之口吻;碧云黄花,岂后乐之襟期?”
(2).见“ 宝釵楼 ”。
宋代,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