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师善堂】_乾隆 | 清代

【师善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师善堂]师善堂原文

主善以为师,善本无常主。

人能我未能,胥可师资取。

言行固当然,一艺莫非补。

愿勉无厌学,懿戒以为所。

[师善堂]诗词问答

问:师善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师善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师善堂]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六

[师善堂]参考注释

[师善堂]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师善堂]善本

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

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师善堂]无常

(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师善堂]师资

可以当教师的人才

培养师资

[师善堂]言行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师善堂]当然

(1)

(2) 副词。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当然之事

(3) 应当这样

我们当然要去

[师善堂]一艺

亦作“ 一蓺 ”。1.“六艺”之一。指经学的一种。《史记·儒林列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 天宝 中, 汉州 雒县 尉 张涉 应一艺,自举日试万言,须中书考试。” 宋 曾巩 《读书》诗:“古人至白首,搜穷败肝肠,仅名通一艺,著书欲煌煌。”

(2).谓一种才能或技艺。《后汉书·邓禹传》:“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诗话总龟·艺术》引 宋 李颀 《古今诗话》:“ 唐 世一艺,如 公孙大娘 舞剑, 曹刚 琵琶, 米嘉荣 歌,皆见於 唐 贤诗句,遂知名於后世。”《荡寇志》第一二三回:“虚度七十二春,自幼不成一艺。” 梁斌 《红旗谱》四:“﹝ 严志和 ﹞从此一艺顶三工,一家人才不吃糠咽菜了。”

[师善堂]莫非

(1)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你不赞成?你莫非不为全社着想?

(2) ——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别不是]

莫非这事就是他们干的?

[师善堂]无厌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

,

  • 【随安室(旧书室名今每用之)】_乾隆 | 清代
  • 【随安室(旧书室名今每用之)】_乾隆 | 清代 >> 【随安室(旧书室名今每用之)】_乾隆 | 清代...

  • 【采松花】_乾隆 | 清代
  • 【采松花】_乾隆 | 清代 >> 【采松花】_乾隆 | 清代...

  • 【烟郊行宫晚坐】_乾隆 | 清代
  • 【烟郊行宫晚坐】_乾隆 | 清代 >> 【烟郊行宫晚坐】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