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衲袄】作者:王玉峰 朝代:明代
[红衲袄]红衲袄原文
他生得铁铮铮的八尺躯。
雄赳赳有万人敌。
虽不谙兵家这几行精密机。
也恰有莽撞来一团粗胆气。
他那勇敢卒尚有五万馀。
能战将犹存数十辈。
恐他自愧无功。
不敢空归也。
搪向东来又突西。
[红衲袄]诗词问答
问:红衲袄的作者是谁?答:王玉峰
问:红衲袄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玉峰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玉峰
[红衲袄]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焚香记 第三十六出
[红衲袄]参考注释
[红衲袄]他生
来生,下一世。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宋 王安石 《文师神松》诗:“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鐘。”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善恶不知何所教,他生与尔再为缘。”
[红衲袄]铁铮铮
指人坚强刚毅
[红衲袄]雄赳赳
英勇无畏的气质与状态
[红衲袄]万人敌
(1).战胜万人之术。指兵法。《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 战国 时 赵 人 藺相如 无缚鷄之力,于 澠池 会上,覷 秦 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丈夫当学万人敌,一书一剑将何为。”
(2).指勇力可敌万人。《三国志·魏志·程昱传》:“ 刘备 有英名, 关羽 、 张飞 皆万人敌也, 权 必资之以御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 黑寡 、 暮未 二渠,皆万人敌。”
[红衲袄]兵家
(1) 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2) 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胜败兵家常事
兵家必争之地
[红衲袄]行精
心行洁净。《晏子春秋·问下二四》:“行精而不以明污。” 张纯一 注:“心行洁浄,隐人之恶。”
[红衲袄]密机
秘密的机谋。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秀才》:“可恨 柳秀才 饶舌,洩吾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红衲袄]莽撞
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莽撞的小孩
[红衲袄]一团
(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红衲袄]胆气
胆量和勇气
[红衲袄]勇敢
(1) 有勇气,有胆量
勇敢精神
(2) 勇敢的人
国中勇敢
[红衲袄]战将
指能征善战的将领
战将如云
[红衲袄]十辈
(1).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吾不用公言,以困 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宋 黄庭坚 《次韵谢黄老送墨竹十二韵》:“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辈。”
(2).指同类的十物。 宋 杨万里 《谢唐德明惠笋》诗:“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花两眼为渠开。”
[红衲袄]无功
没有功劳
[红衲袄]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明代,王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