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代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原文
逸人归路远,弟子出山迎。
服药颜虽驻,耽书癖已成。
柴扉度岁月,藜杖见公卿。
更作儒林传,还应有姓名。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诗词问答
问:《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的作者是谁?答:皇甫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皇甫冉的名句有哪些?答:皇甫冉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 书法图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50_126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参考注释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逸人
犹逸民。《后汉书·赵岐传》:“ 汉 有逸人,姓 赵 名 嘉 。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逸人谈发,仙御舟来。”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后汉书二·法雄传》:“ 子真 ,在《逸人传》。逸人即逸民。 章怀 ( 李贤 )避讳,改为人字,后来追改,不及徧检,它传故或改或否耳。”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弟子
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服药
吃药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书癖
对书籍的特别爱好。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 山吏部 ,书癖 杜荆州 。” 宋 陆游 《示儿》诗:“人生有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筠 自此益加精进,遂成书癖。”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柴扉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西游记》第六七回:“长老欣然促马,至庄门外下马,只见那柴扉紧闭。”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乱后归来桑柘稀,牵船补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藜杖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 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 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儒林
儒家学者之群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送韦山人归钟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诗)]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唐代,皇甫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