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即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三月十一日即事]三月十一日即事原文
又是暮春旬一日,恰于齐地德州南。
八周驹电忽今度,廿载斋庄作昔谈。
此去徘徊空复尔,迩来忧乐大都谙。
寥天古月依然照,逝水流光正好参。
[三月十一日即事]诗词问答
问:三月十一日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三月十一日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三月十一日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三月十一日即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二
2. 将以回銮往叩皇东陵孝贤后陵寝亦所必至
[三月十一日即事]参考注释
[三月十一日即事]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三月十一日即事]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三月十一日即事]地德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 尹知章 注:“法地以为政,故曰地德为首。”《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韦昭 注引 虞翻 曰:“地德所以广生。”《文子·上仁》:“贪主暴君,涸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2).谓大地赐恩。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序:“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淮南子·俶真训》:“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高诱 注:“地德,五穀。”
[三月十一日即事]斋庄
严肃诚敬。《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 会稽 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羣臣诵功。”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众神祠》:“黍稷馨香,必虔於蠲洁;苹蘩藴藻,克展於斋庄。” 清 龚自珍 《辨仙行》:“我梦游仙辨厥因,斋庄精白听我云。”
[三月十一日即事]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三月十一日即事]迩来
最近以来
[三月十一日即事]忧乐
忧愁和欢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忧乐同之,事则从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玄经》不期赏,虫篆散忧乐。”
[三月十一日即事]大都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三月十一日即事]寥天
(1).《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后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谓虚无之境,即太虚。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题壁赠杜侯杜四诗》:“忆昔同携手,山栖接二贤。笙歌入玄地,诗酒生寥天。” 唐 李白 《大庭库》诗:“莫辨 陈 郑 火,空霾 邹 鲁 烟。我来寻 梓慎 ,观化入寥天。”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2).辽阔的天空。 唐 姚月华 《怨诗》:“登臺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安得金粟影接寥天长,玉毫光共素月皎。”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三月十一日即事]古月
胡字的隐语。指胡人。《晋书·苻坚载记下》:“讖云:‘古月之末乱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狂风吹古月,窃弄 章华臺 。” 顾炎武 《日知录·李太白诗注》:“而又云‘狂风吹古月’……‘海动山倾古月摧’,此所谓‘古月’,则明是‘胡’字。”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万里平如掌,古月独为尊。”
[三月十一日即事]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三月十一日即事]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三月十一日即事]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乾隆,清代